第19部分(第3/4 页)
时间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开去,伸延到结构化的虚拟性秩序层次,即从制度性时间的角度,我们便可以捕捉到群体休闲行动的选择取向在社会总体发展脉络中的结构化特征。因此,这一理论对我们超越传统的客观社会结构划分,从阶级发展趋势的角度把握中产阶层休闲问题大有裨益。
生活政治的兴起与“新中间分众”
今天,西方的消费社会被视为一个没有固定身份团体的社会,个人的休闲选择也超越了传统语境中的空闲、休整概念,而演变为自我证明的生命体验。不仅如此,“政府和社团的介入将使休闲活动上升为一种改变人类本性的途径”,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第71页。吉登斯的关注人类自我实现的“生活政治”概念也与此相通。参见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8。鲍曼同样认为,社会身份的确定性已被现代性以强制和必需的自决权所取代,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即他的社会定义,已不再是拥有状态,而是成了存在状态。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不再是外来的礼物。(正如让…保罗·萨特的著名评断:生来就是一个中产阶层的人是不够的——必须一生都是一个中产阶层的人。)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化社会》,三联书店,2002,第182页。休闲因此成为“追求感觉的人”的“自我有组织的策略”, 同上引书,第310、257页。开始取代涂尔干时代社会分工基础上的功能组织形式。
txt小说上传分享
西方中产阶层的休闲逻辑(4)
日本社会学家今田高俊则从“地位政见”向“质量政见”转变的角度论述了后现代社会阶层属性的变迁。他运用日本的实例,分析了中产阶层内涵的演变,并创造出“新中间分众”概念。所谓“中间分众”,是指那些在拥有层面上具有大众取向,而在存在层面上却排斥大众取向的中间阶级,今田高俊编《ポストモダン時代の社会階層》,《日本の階層システム5 社会階層のポストモダン》,枺�┐笱С霭婊幔�2000,第26页。这是一个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的“新中间大众”相对的概念。“新中间大众”的提出者村上泰亮用以指代已经实现基本富裕的日本社会里在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趋于同质的广大阶层群体;村上泰亮:《新中間大肖螘r代》,中央公論社,1987。今田的“中间分众”的意思则是:“中间大众分解了,细化为从社会参与、志愿活动中寻找生存方式的人、将休闲作为生活意义所在的人、从消费中寻求自我认同的人等等,无法再保持均一的生活方式。”今田高俊,同前引书,2000,第32页。 今田认为,后现代社会重在消费而不是重在生产,人们为差别动机(distinction�motive)或差异动机(difference�motive)所驱使,旨在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高坂健次主编《当代日本社会分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26~27页。这种注重生活质量的“差异”动机成为我们理解今日阶层问题的关键。现代大众消费社会中,这种“差异”动机的日益普遍化,使得阶级阶层的传统定义标准发生改变,除收入、职业等客观界定指标,休闲生活方式亦成为重要的评判标准。对于原本就视休闲为地位标签的中产阶层而言,休闲生活的区分意识愈加得到强化,与此同时,传统的中产阶层结构边界逐渐模糊,中产阶层的自我认同也越来越难以依赖某种特定的职业身份或收入标准,而泛化成某种价值标准化的象征性媒介,某种生活意识上的共享可能性。
。。
中产阶层的崛起与休闲话语的流行(1)
以上对西方中产阶层休闲生活理论特征的回顾,为我们解读今日中国的中产阶层闲暇生活提供了参照。从中产阶层的产生渊源、发展历程与休闲生活的关系来看,中产阶层与休闲标签之间似乎存在着结构性的深层关联。但是,我们可否直接借助西方中产阶层休闲理论来建构中国的个案,剖析中国目前形成当中的中产阶层闲暇生活图景?中国中产阶层休闲行为的特征与中国社会的总体系统有何关联?在休闲生活选择中,中产阶层的成员如何实行自身的“社会定位”、又如何在此过程中展开“策略行为”并进一步将“区域化”的情境行动伸延到更广袤的社会时空?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应先了解中国中产阶层产生与发展的特殊背景,厘清“休闲”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含义。
历史与转型
对中国社会来说,“中产阶级”、“中产阶层”的字样几乎一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