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1/4 页)
我亲中的话,那汇丰银行不也同我一个立场?
一行人来到中国银行大厦,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与中国银行驻香港银行行长,亲自站在大厅外迎接。
毕竟汇丰银行在香港地位崇高,或许比港督的权力还要大,所以董事长亲自前来吊唁,自然要高规格的接待。
许贯武也是第一次见到七零年代的内地政府官员。感觉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死板,反而态度非常的和善,一点都没有敌视他们这些资本家的意思。
许贯武猜测他们大概是在香港做外事工作的关系,负责联络团结香港各阶层的同胞,如果老是板着脸子那工作就没法开展了。
要说唯一一点不同的是,这几位内地的工作人员衣着都很简朴,浆洗的非常的干净,只是式样多少有些过时了。
“你好,请问你是许贯武许先生,是吗?”新华社香港分社的那位同志非常有礼貌的问道。
“不错。是我,你好!”许贯武不禁有些受宠若惊,没想到自己还没有报名,人家就把自己给认了出来。
“这官员的职位应该不低。”许贯武暗自揣测道,“能在香港担任新华社社长。这相当于一省的诸侯哇!了不得!”
“你好,我是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梁伟林。”那位同志非常和蔼的说道。“你们报纸看过了。谢谢你们的报道。”
“不客气,不客气。周总理是我最敬爱的伟人,我很希望能为他多做点事。”许贯武连忙说道。
“如果香港同胞都像你这样,那我们的工作就好开展了。”梁伟林赞叹道。
他没有想到许贯武这位资本家竟然也对周总理非常尊敬,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说实话,在几天前《天天日报》主动找到新华社香港分社。想要邀几篇稿子回去刊登时,把香港分社的同志们都吓了一跳。
在香港《天天日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报,日发行量超过八十万份,是《东方日报》、《星岛日报》、《明报》、《成报》等前二到五位的报纸销量的总和。
而且这份报纸的主要受众就是社会底层的普罗大众。对他们的影响力也是非常的大。
它突然找到新华社想要几份稿子,难道是有亲近内地的倾向?一时间大家都有些兴奋。
如果真能把《天天日报》拽到亲中报纸的阵营中来,那么凭借它恐怖的发行量,势必会给党的宣传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工作也就好展开了。
虽然前景是诱人的,但大家都是老革命了,还是选择了谨慎从事,经过层层上报审批,最后确定由骨干同志撰写几篇政治色彩较淡的文章,先送过去试试深浅。
本来还以为《天天日报》就算不删减,也好稍微修饰一下。出乎所有同志意料的是,那几篇文章竟然在第二天就见报了,而且全文刊登只字未改。这就让梁伟林大为吃惊了。
莫非它真的有亲中的倾向?!
对于《天天日报》大老板的资料,新华社同志很快就调查的一清二楚。但梁伟林看完了之后,却久久都不能相信这上面写的是真的。
两年时间,身价超过四亿美元,如此恐怖的赚钱速度,真是彻底颠覆了他老人家的认知。
梁伟林也是一位老革命了,活了大半辈子也算见多识广,但也没有见过有人能这么赚钱的。
两年时间四亿美元,一个人比一个大厂的年产值还要高,当真是邪门儿啊!而且情报还显示此人投资几乎无一失手,这就当真是恐怖了。
“像这样的经商奇才,就应该为我们国家服务嘛。”梁伟林看完之后,咋着牙花子说道。
因为之前看了他的资料,梁伟林对许贯武可以说是早就深深记在心里了,所以今日一见面就认了出来。
对于这样年轻有为,又有亲中倾向的同胞,正是梁伟林需要拉拢的对象,所以今天刚一见面,他就忍不住探起口风来。
许贯武瞒其他人也不会瞒香港分社社长,更何况他让《天天日报》接触新华社,本来就有拉关系的想法。所以人家问啥就答啥,要多老实就有多老实。
同老同志稍微谈了几句,也算是留了个好印象,随后就跟着汇丰银行人马一起进大厅,冲周总理的巨幅相片鞠躬致敬。
结束悼念之后,出到外面,就有不开眼的记者围了上来,看那装束就知道是台湾的媒体。
香港因为是国际性大都市。开发的比较早,所以市民穿戴都非常时髦。而七零年代,台湾还主要是农耕社会,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