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徐:在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中,南斯拉夫境内错综复杂的*是个重要的因素,在联邦内部,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是两个最大的民族。克罗地亚境内也发生了民族武装冲突,您能详细谈谈吗?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
温:在南斯拉夫联邦分裂前,克罗地亚境内曾有70万塞尔维亚族人生活过。他们聚集在克罗地亚东部、东南部的东斯拉沃尼亚、西斯拉沃尼亚和克宁地区,其土地面积约占克罗地亚的四分之一。这些地区同塞尔维亚和波黑共和国境内的塞族区相连。1990年,在克罗地亚做独立准备工作的同时,其境内的塞族人也在为自己的未来谋划。在克罗地亚官方秘密从国外进口武器的时候,塞族人也在积极组建自己的警察,或从国外进口武器,或从南斯拉夫人民军那里获得武器,加强自身武装力量的军事装备。1991年初,克罗地亚再次修改宪法,逐步脱离南联邦秩序,克罗地亚境内塞族也宣布他们将“最终地和永久地脱离克罗地亚共和国”,同克罗地亚断绝一切关系,并自行设立了“自治区”。克罗地亚6月宣布独立后,塞族三大区也先后宣布“独立”,并于当年12月成立了“克拉伊那塞族共和国”。他们要求成为南联邦的一个单位。
塞族人在克罗地亚境内搞的“国中之国”,成了克罗地亚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克罗地亚当局力图尽快除之。还在1991年3月底,克罗地亚政府就动用警察,以武力袭击并占领了塞族克宁地区“普里特维察”风景区的警察站。之后,克罗地亚不断出动特警和地方部队,清剿塞族武装力量,阻止塞族地区的所谓“独立”行动。双方经常发生武装冲突,且愈演愈烈。
南斯拉夫问题,说到底是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问题。他们是南联邦内两个最大的共和国,也是两个最大的民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两族虽然语言相通,但其历史、宗教、文化背景差异甚大。近几百年来,塞尔维亚曾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多信奉东正教,历史上同俄国关系密切;克罗地亚曾属奥匈帝国,多信奉天主教,受梵蒂冈影响较大。两个民族历史积怨甚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同属南斯拉夫王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有170万人牺牲,几乎占当时总人口的九分之一,而其中被克罗地亚族伪军“乌斯塔什”杀害的塞族人就达120万之多。
在南斯拉夫联邦分裂过程中,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核心问题。在克罗地亚主张南联邦实行“邦联制”或“主权国家联盟”的时候,塞尔维亚就提出,如果那样,则各共和国就须重新划界,“所有塞族人要生活在一个国家里”。塞尔维亚主席米洛舍维奇在多种场合说过:“克罗地亚的,我们不要;塞尔维亚的,我们不给。”1991年3月,米洛舍维奇发表电视讲话强调,南斯拉夫“已进入灭亡的最后阶段”,并下令动员共和国内务部后备役部队,组建新的警察部队。在克罗地亚6月宣布独立后,塞尔维亚官方表示,克罗地亚的独立威胁到克罗地亚境内塞族人的权利,如联邦不马上采取措施,塞尔维亚政府将承担起保障塞族权益的责任。到了7月,克罗地亚当局同境内塞族的冲突增多,其他地方武装力量也迅猛扩大,很快就达到20万人之众。克罗地亚主席图季曼还一再宣称,不惜进行全面战争,夺回被塞尔维亚“侵占”的土地。米洛舍维奇也公开号召塞尔维亚人民,用战争保卫和平,不要害怕战争,不要惊慌失措。塞尔维亚的各种“志愿军”应运而生,当时约有两万人进入克罗地亚境内,支援当地塞族打仗。
第二章 南斯拉夫主权一分为六(16)
由于克罗地亚境内武装冲突的不断升级,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决定动用人民军到交战区,隔离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冲突双方。在初期,人民军确实只起隔离“灭火”作用。但在人民军从斯洛文尼亚撤出后,不少部队撤到了克罗地亚。克罗地亚同军方的矛盾增加。克罗地亚地方军和居民也像斯洛文尼亚人一样,对人民军营地进行封锁、停水、断电,破坏通讯联络,停止食品供应,并不断呼吁人民军战士放下武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籍官兵纷纷倒戈,马其顿族、穆斯林族士兵或消极抵制作战,或“开小差”回家,以致后来连黑山领导人都要求自己的战士不再参战。9月13日,人民军正式向克罗地亚宣战,并不断主动出击。
克罗地亚境内的战争比起在斯洛文尼亚的战争来残酷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乌科瓦尔战役。乌科瓦尔是克罗地亚东部多瑙河边上的一座小城,地处东斯拉沃尼亚塞族区。东斯拉沃塞族闹“独立”时,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