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打电话问道。
“量了,长米,宽米。”稽查人员说。
果然不出所料,这不是医用电梯,长度不够,推不进手术推床。
术后的病人在上下楼转移时必须保持平卧。电梯不符合要求,卫生监管部门为什么准许他们开业,准许他们开展手术?他们是不知道手术后的病人必须保持特殊的卧位,还是不知道病人不能用担架抬着上下楼?这不是在拿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开玩笑么?
一个医生的救赎 第七章(3)
反腐是政府的事,打假是监管部门的职责。可是,在政府和监督部门也存在腐败啊,若没有贪官、庸官和不作为的官,若没失职、渎职和出卖人民利益的执法人员,这些医院能这么干,敢这么干吗?老百姓关心的医疗问题会得不到解决吗?陈晓兰越想越心酸,越想越难过啊,她是一个普通医生,她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而不是什么医疗打假。正因为那些监管部门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医院出现了假器械、假治疗、真欺诈,才把她逼到了这条充满艰辛和危险的道路,使得她两次“下岗”,离开了临床,离开了病人,离开了医院,成为一名退休医生。对她来说,“医生”只是称谓,而不再是职责。不,除此之外还有社会上对她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的认可。监管部门的个别官员还难为她,给她设置障碍,他们为什么就没想到她这么做是在给他们揩屁股啊。上海协和医院不查不处理行吗?每天有多少病人上当受骗,制造了多少不安定因素?他们花的是人民的钱,为什么就不有从人民利益的角度着想呢?
“用于中药离子导入的OKW微波治疗仪查过没有?在治疗仪的工作状态下,氖光灯管有没有反应,亮了没有?”陈晓兰再次打电话询问。
“有反应,亮了。看来治疗仪没问题,是真的。”
“我倒希望它是假的!”
“为什么?”稽查人员大惑不解地问。
难道陈晓兰想找出医院欺诈病人的证据,把他们彻底制服?
“如果它是假的,那只是图财,如是真的,那就害命了。按规定微波治疗每次最长只能20分钟,他们给病人做一个小时!你们再帮我查查,医院到底有没有‘宫-腹腔镜’?如有的话,把它的说明书拿给我看一下。”陈晓兰说。
凡跟陈晓兰接触过的人,不论是医生还是病人,也不论清官还是贪官,对她的评价都是这位医生没有私心,没有个人目的,她为的是病人利益,这也就她是被许多网民称之为高尚和伟大的地方。
2
宫-腹腔镜是上海协和医院的金字招牌,他们不仅在广告上大肆宣传,而且还鼎力推介,不管病人病情轻重,也不管是否需要,医生都千方百计地劝她们做这种手术。陈晓兰知道有宫腔镜和腹腔镜,从来没听说过“宫-腹腔镜”。她一直想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与宫腔镜和腹腔镜有什么区别,在手术中是如何操作的,它是怎么将复杂的、需要变换###个体位的手术在半小时左右完成的?
陈晓兰看过王洪艳的手术单,上面清楚地写着“宫-腹腔镜手术”、“膀胱截石位”。
她问过王洪艳手术的详细过程。王洪艳说,那天,20时10分她被推进手术室,麻醉师给她实施了全身麻醉后,她就失去了知觉,在手术过程中究竟发生什么,她一点儿都不清楚。21时,她醒来时已下手术台,躺在5号病区79号病床上。护工告诉她,她是在20时30分下的手术台。这就是说,医生用20分钟就给她做了4项手术。能够证明她做过宫-腹腔镜手术的只有肚皮上的三个小红点。不过,根据王洪艳的描述,在她清醒时的确是平卧位。
“什么是宫-腹腔镜?”陈晓兰向妇科专家请教。
“不知道。”多数专家摇着头说。
“我只知道宫腔镜和腹腔镜,从没听说过‘宫-腹腔镜’。陈医生,如果你打听清楚了,一定要告诉我。”一位对科学持有严肃认真态度的专家说。
一个医生的救赎 第七章(4)
大家总是谦逊的,不会“一瓶不满,半瓶晃荡”,不会像江湖郎中那样坐在那挂满“妙手回春”、“华佗再世”锦旗的诊室,以为自己天下第一。
有的专家为自己不知道“宫-腹腔镜”而感到难堪,感到羞愧,感到自己孤陋寡闻。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确实是太快了,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一位医生离开临床三五年,有些医疗器械就不认识了;就是从没离开过临床,谁敢拍胸脯说,世界上什么“高精尖”的医疗器械我都知道?科学是严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