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会。
“请参加复赛的选手进考场,接受我们的出题,然后根据题目来写文章,题材不限。”
监赛老师用麦克风在喊着,脸上也尽是兴奋地表情。
媒体们也是相当的配合,为了不影响选手们的构思,他们只选择安静地在考场外面拍了一些照片,然后便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候了。
凯文不急不躁地走进了复赛的考场,然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座位。等大伙都坐下来后,复赛主考官便也走了进来。
“非常高兴和各位见面,或许在座的各位有一部分会是未来英国文学的骄傲,可是答案是谁,或许也只有上帝知道了。好了,让我们回到正题。”
此时,所有的选手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主考官,包括凯文在内。凯文虽然拥有前世的英国文学记忆系统,可是也得弄明白复赛的题目,他才能方便下笔,这个时候自然不敢马虎。
“我的上帝,这个考场还真是空洞,空洞的让我不知道该出什么题目好。噢,这有一把扫帚。各位,那就让这把扫帚成为今天复赛的题目吧。好了,你们好自为之。”
说完,主考官把角落里的一把扫帚拿到了讲台,然后给下面的选手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表示着他们可以自由发挥了。
选手们看到这,两眼都变得发呆起来。个个都在心里叫苦叫难着。平时写作,有个题目,他们还可以随便写。可是现在题目都没有,只看着一把扫帚来写,这可如何想象,如何下笔。
包括在外面静静等候的媒体也是十分不解这种现象,在一旁小声的议论起来。
“哟,今年的伦敦文学比赛的复赛怎么那么难,貌似是在拿一把扫帚作为题目。”
“是啊,让选手们看着一把扫帚写一篇文章,确实有点难度,要知道这其中有许多都是贵族出身,他们从未碰过扫帚。“
“可是你们不觉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出英国文学真正的人才吗?”
“有道理,可是现在的年轻人能把扫帚写的深刻吗?”
在许多人感叹这个复赛题目出的有点偏,有点难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在疯狂地下笔着。
不错,这个人就是凯文。凭着前世地球上的英国文学系统,他很快就想到了斯威夫特的《关于一把扫帚的沉思》。
斯威夫特是地球上的英国18世纪杰出的讽剌文学作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在本篇中由扫帚把联想到人生,文笔幽默,发人深省。
《关于一把扫帚的沉思》也可谓是斯威夫特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其中最出名的段落莫过于是:
人不也是一根扫帚把么?当大自然刚把他送到人间时,他是强壮而有力的,精力充沛,头上是满头黑发。如果把人比作一株有理性的植物,那就是枝繁叶茂。但是,没过多久,酒色就如同一把斧子,砍掉了他的青枝绿叶,只留给他一根枯枝。于是他赶紧求助于人工,戴上扑满香粉的假发,并以之为荣。要是我们这把扫帚也这样登场,由于把一些别的树条收集到身上而得意洋洋,其实这些树条上尽是尘土,即使是最
高贵的夫人的房里的尘土,我们一定会笑它是如何虚荣吧!我们就是这种偏心的审判官,偏向于自己的优点、别人的毛病!
当然,作为一个短篇散文,《关于一把扫帚的沉思》通篇都是经典。这也是凯文毫不犹豫地把它写下来的原因。
这样的一篇文章和主考官拿上来的扫帚,正可谓是贴切到了极点。
凯文的动笔也被外面的媒体所捕捉到了,一时间他们也开始在谈论着。
“哟,那个家伙子在干嘛,他竟然这么早就动笔了。离主考官公布复试题目不到一分钟。”
“是啊,我好像看到他的手不停地在纸上写着,似乎灵感没有断裂过一般。”
“可是其他选手还没有一个动笔的。他怎么那么快的灵感?”
“或许这会是下一个莎士比亚,我们等着瞧吧。”
“我就不信了,他真能那么快有灵感了。或许,他在画画,又或许是在练笔。”
里面的选手可就没有外面的媒体那么多余的时间顾及他人了,此时的他们都在焦头烂额地构思着该怎么下笔。当然,留给他们的时间还很充足,所以他们可以慢慢地想。
只是当他们准备下笔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凯文的人已经把文章写好了,而且一字一句都会成为经典。
“等等,我的天啊,他站起来干什么呢?是要交卷了吗?”
“是啊,才十几分钟不到,他这么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