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1(第1/4 页)
又是一年六月底。
转眼,连萌大学毕业一整年了。
她也一整年没怎么和人接触过了。
大学住校四年,巴掌大的四人宿舍里几乎没有个人空间,每一次有人不经允许就动她东西时,每一次因与室友作息不同而被吵醒时,她都曾经暗下决心,等她毕业后,一定要独居。
她本就厌烦和恐惧与人类相处,她想要拥有安静自由的独处生活。
她答应自己的,她做到了。
可一年后的今天,她正走在去见心理咨询师的路上。
人有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明白。
过去的二十几年,她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平和就是她最梦寐以求的东西,给她一间吃喝都有、网络畅通的屋子,她就可以快乐地在里面待到地球毁灭。亲情爱情友情,这些只会给人带来烦恼的东西,她不稀罕,且避之不及。
她才不怕孤独终老。
她原本非常坚定这样的想法。
可最近的某一天,连萌忽然想出门透透气,独自一人没别的去处,就走进了一家超市,想着好不容易出门一趟,顺便添置点生活用品也好。结果不知道当天是什么日子,进去逛了没多久,人群里突然迎面而来三对年轻好看的小情侣,每一对都登对得让她忍不住目光追随——他们看着真的太美好了。
连萌无法否认内心的艳羡。
她今年就快要满二十三岁了,还没谈过恋爱,关于爱情全部的经验就只有暗恋。
照她这样社恐自闭下去,感觉人生什么都不会发生,转眼就会到三十三岁,然后四十三、五十三、六十三,七十三岁没有家庭就只能去养老院,到时候养老院里的黄昏恋怕是都轮不上她。
一旦出现了这样的想法,连萌无法控制地就会怀疑她真的能一直满足于目前的生活吗?
她得到了所有原本她想要的,避开了所有她不要的,但怎么会逐渐出现一种——被孤立的感觉。
是别人孤立了她,还是她孤立了自己?
或许性格社恐没有错,或许喜欢独居没有错,但可能她得重新划分一下生活的分界线——长时间不跟其他人接触确实让她产生了不安感和空洞感。
她需要理清自己,想要搞明白自己——或许不一定能成功,但她得试试。
尝试的第一步,连萌没有冒然去找原先生活中的那些人,她的内心太过敏感脆弱,别人无心的言行可能就会让小心翼翼想要接触外界的她再次缩回自己的壳里。她想要相对健全的生活,需要专业人士的指点和帮助。
连萌怀着自救的心态,鼓足勇气见了几个心理咨询师,最终选择了现在这位——这位叫祁予望的咨询师,形象端正,笑容友好,眼神温暖。虽然是男性,初见却让她觉得安心踏实,他引导她觉察自我、表达自己,整个咨询过程中都让她感到舒适包容。
正因为这样,连萌才会有勇气再来。
目前他们一周见一次,今天是第三次。
连萌依然觉得聊得挺好,心理咨询对她生活的改变当然不会立竿见影,她也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但定期与这样情商高、包容力强、有耐心、没有歧视、不会打压、用词谨慎的专业人士吐露心声,已让她逐渐感受到倾诉的乐趣,原本快要承受不住的被孤立感有所缓解——花了钱的交流确实不一样。
从心理咨询师的办公室出来,她径直打车去了与朋友约好的日料店。
车上遇到位喜欢聊天、总要搭话的司机,连萌目光呆滞直视窗外,实在不想把方才心理咨询后好不容易提高的社交意愿在这里耗尽,但又因她做不到没礼貌,不想让别人感到尴尬,司机说的每一句话,她还都嗯嗯啊啊地回了。
到达目的地后,她花了一点时间寻找那家位于商场里的日料店。
这一年的独居生活中,偶尔想出来透透气的时候,她也一个人吃过几家网红店,但前来赴朋友的约真是时隔好久了。
心理咨询是她自救计划中的第一条,第二条则是自主尝试恢复部分社交——刚才心理咨询时,她也将想要试着恢复部分社交的想法告知了咨询师,咨询师支持她,并建议她留心观察自己社交时的感受和反应。
今儿要见的这人是连萌大学时最好的朋友,孟芊芊。
孟芊芊外向开朗,甜美时尚,喜欢跟各种人交朋友。她就是在大学阶段第一个“领养”连萌这个社恐的社牛,帮助连萌不落单地度过每个需要分组的活动,并积极跟她分享自己社交得来的第一手消息,使连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