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部分(第3/4 页)
天平教的人,却是不知道死活,没有吸取广梁城战败的教训,居然再次聚集起来数万人马,号称十万大军,想要在云州和平叛大军决战。
消息传来,殷胜之大喜。
这种平乱之战,最怕的是陷入泥潭一般的烂战之中。
若是天平教化整为零,在每个城镇,村庄。那么朝廷大军就很难短时间将乱事平定。
大军甚至可能需要挨个地方,一个个进剿。还要不断留下大军,镇守各个城池。
而战争一旦旷日持久,不说后勤补给这些东西。
单说五镇精锐聚集在西南,其他各处防守空虚,搞不好就会生出其他什么别的幺蛾子来。
这些,都不得不防!
而现在这些天平教的妖人乱党,居然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殷胜之了。
尽管殷胜之和平等运动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殷胜之镇压其这天平教来,却也丝毫不会手软!
十万四镇官军,从广梁城直入云州。
就在进入云州的州治和天平教一场大战。
此战完全就是泛善可陈。
十万乌合之众对抗朝廷十万精锐,更不要说,官军一方还有上百的各级法师。
几乎可以说,这一战不费吹灰之力,根本就是屠杀。
战斗只是进行了短短两个小时不到,战场上的天平教徒就已经崩溃,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屠杀。
大捷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上下,引来无数欢呼。
而朝廷平叛大军一直长驱直入,短短三天,就收复了整个云州。
天平教乱党这才知道天高地厚,再不敢和朝廷大军硬抗,各地天平教纷纷逃散。
再然后,殷胜之将把平叛大军分成四路,每路一万五,各自分路而出,镇压各州叛乱。
第五十章 逼宫
而他自己却率领两万中军驻节云州,并且作为大军的后备队存在。
接下来的日子之中,四路大军高歌凯奏,捷报频传,沿途所过,天平教徒纷纷投降。
短短不到十天,整个西南诸州的局势,差不多就已经彻底的平稳下来。
直到这个时候,许多善于总结,放马后炮的家伙们才“明白”过来。
原来殷胜之故意在广梁城蹉跎不进,原来是故意给天平教集结的机会,好一网打尽的啊!
这种说法很快就不胫而走,原本对于殷胜之的种种质疑一下子不翼而飞了。
各种恭维殷胜之神机妙算的言论才又重新生出。
而这个时候,最难堪最难过的不是别人,当然是永平皇帝了。
他在刚刚不久前才亲自下诏训斥过殷胜之,责令殷胜之立刻进兵。
永平皇帝的旨意本来就管不到四镇部队组成的平叛大军,他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是为了给殷胜之找麻烦,恶心殷胜之的。
却没有想到,现在时局一变,当初殷胜之的迟疑不进,现在就已经变成了是有目的“等待天平教集结起来,一鼓消灭”。
所以永平皇帝是最尴尬的,最难堪的。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扇过巴掌一样……
只是,现在除了永平皇帝自己,还有他自己身边的那少数亲信,却是根本就没有人在意他!
因为,就在这个时候,有着更加重量级的事情发生了。
东倭退兵,北镇总督陈彦志崩。北镇上下军将一起向朝廷上书,请朝廷立陈彦志的孙子陈孙晓为新任北镇总督!
永平皇帝大怒,这什么意思。难道将朝廷总督,当成你们自家的了?
尽管事实上本就如此,但是永平皇帝却忍不下这口气,驳回了北镇的请求。
结果没有几天,又传出东倭人蠢蠢欲动,似乎想要卷土重来的消息。
北镇无主,请求朝廷早日派人来主持大局!
这种情况已经分明了,可惜年轻气盛的皇帝受不得气,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直接派了一位大臣,前往北镇接替总督职位。
结果这位倒霉鬼,刚刚来到北镇和中枢接壤的临闾关,就被人给杀了。
接着,北镇总督府就传来消息,北镇士兵发动叛乱,杀死了前去接任的总督,好在已经被总督府镇压平息了。
永平皇帝又急又气,这明明是北镇方面的威胁,完全就是赤裸裸的宣称。
现在让你认命北镇总督是看得起你,你要是再敢派人来,我就再敢杀了他……
消息传出,朝廷中枢噤若寒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