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好。”
既然面包做不好,他又和人合作来点有“技术含量”的事:利用生化技术加工制造“虾头酱油”,技术过关,还通过鉴定获了奖,可市场上就是无法推广。这两次创业的尝试虽然都失败了,“可是为我后来从事膜的事业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经验。”蓝伟光说。而到第三次创业的时候,他也已经30出头了。
哈佛商学院的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A。 Timmons)以研究商业领袖的人格特征而著称。他有过这样一段话:“即使创业者天生就具备了特定的才智、创造力和充沛的精力,这些品质本身也只不过是未被塑形的泥巴和未经涂抹的画布。创业者是通过多年积累相关的技术、技能、经历和关系网后才被塑造成功的,这当中包含着许多自我发展历程。”在蒂蒙斯的统计中,创立高潜力企业的创业者其平均年龄是35岁左右。
不过话说回来,成功创业者的年龄似乎也不宜太大。正如西蒙说的:“(如果年纪太大)人们的创业精神往往消磨殆尽,青年时代那种‘万事皆可为”的乐观豪迈也已烟消云散。”我们调查的企业家当中创业年龄最大的也不过39、40岁,而且多数都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者。
企业家的企业……冠军企业家(3)
从企业家籍贯的地域分布来看,由于我们调查的隐形冠军企业多数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所以籍贯在广东、江浙的企业家人数顺理成章地占了一大半。但是广东的隐形冠军企业和江浙以及山东、福建、等其他各省的隐形冠军公司相比有一个有趣的差别。江浙以及其他各省的企业家多半都是本地人(指籍贯在本市或者本县);但是在深圳、东莞、广州,有相当一部分隐形冠军企业家是外地人,甚至外省人。例如齐心文具和乐美文具两家公司的创始人陈钦鹏和黄小喜都是潮汕人。但是两家公司的总部分别在深圳和广州。又比如,东莞德生电器总经理梁伟是海南人,番禺明珠星集团董事长刘锦成来自湖北监利,东莞志成冠军董事长周志文的籍贯更是远在苏北的高邮……这些“外乡人”之所以选择到珠三角来创业并且取得成功,相当大的原因在于1990年代中期之前这里一直是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不但市场繁荣,产业配套健全,而且当地文化的包容性比较强。
隐形冠军企业家的学历结构是值得我们重点参详的一个指标。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民营企业家整体的情况。2005年7月,全国工商联组织研究编写的中国首部《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当中引述了一个调查数据:民营企业家学历在高中以下者,高达。而在民营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浙江,该省民政厅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当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约为70%。这两个数据与人们对草根创业者们“刘项原来不读书”的普遍印象是基本吻合的。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在这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有一半以上的人(53%)是因为生存的压力而选择创业的,而他们成功重要原因是有胆识、敢冒险,当初敢于义无反顾地杀进一个混沌无序的市场。相比之下,高学历的人创业的机会成本一般会比较大,往往就缺少这样的胆量。换句话说,一个人打工的预期收入越多、越稳定,创业的动力就会越小。
但是,在我们所调查的隐形冠军企业当中,情形却大不相同。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占到了将近九成,而大学(大专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也占到61%。甚至有超过1/4的人(28%)拥有硕士以上的文凭。当然我们不排除样本的代表性不够强或者其中某些企业家的学历掺有“中国特色”水分的因素,但是这个人群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中国民营企业家整体水平是勿庸置疑的。
那么,用什么样的逻辑来解释这种反差呢?考虑到隐形冠军公司长寿、低调、专注于利基市场、不追求爆炸性增长等等特点,我想也许可以作这样的解读:
第一,较高的学历有助于企业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视野,所以在公司草创之时他们才比较可能接触和注意到那些“冷门”或者“尖端”的行业。像南方测绘、汇香源这类生产进口替代产品的企业就是其中的典型,他们的创始人几乎都有过代理进口产品的经历。至于像金风科技、三达膜业、亚太电效这类新技术企业则更不待言。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现代化学一无所知的人会对膜分离技术感兴趣。事实上,我们调研的这些企业多数所从事的都不是像基建、纺织、煤炭等单纯的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行业。
第二,相对良好的教育背景或许有助于他们在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