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树静风不止(第1/3 页)
酉时三刻,夜已经黑到极致。敛容执着一柄小宫灯,深一步浅一步地沿着宫墙走着。淅沥沥的小雨整下了一天,现下虽是停了,却留下了一洼一洼的积水。这一带本就荒旧无人修饰、这一来更是泥泞不堪,平添了几分凄凉。
敛容到了宫门前,门是半开的。她索性省了力气直接侧着身子从缝隙中挤了进去,却不想这一折腾碰翻了手里的宫灯,那灯不偏不倚地砸进了门后的水坑里,噗的一下就灭了。
敛容正欲伸手去捡,面前的黑暗中突然闪出一个模模糊糊的人影。她唬地缩回了手,后退了几步。
“容姑娘别怕,是我。”
敛容定神细看过去,长舒了一口气。
“瞧我,也开始疑神疑鬼起来了。”敛容讪笑着,走上前去。顺手替那人摘了斗笠。“孙公公久等了吧?”
孙德顺接过斗笠,笑道:“也是才到的。姑娘也不是头次来这废院儿了,刚进宫时不还住过一段日子吗,怎么今天倒吓到了?”
“没什么,只是这天儿阴阴的,又到处是潮气.......难免有些犯嘀咕。”
孙德顺便再没往下说,从怀里直接掏出了一封信,塞到了敛容手里。敛容用手指轻轻捻着。最多不过两页纸。
“就这些?”
“咳!瞧咋家这脑子。甄大人还一句口信儿。”
“口信儿?”敛容扬了扬手里的信,笑道:“什么重要的话纸上不能写,非要托公公传口信儿?”
孙德顺略迟疑了一些,道:“这不是甄大人的信,自然不方便写........”
“不是大人写的?”敛容的笑硬生生地僵在了脸上。
“送信的人说是夫人的手信。”
敛容默默了片刻,方低声问道:“公公才说的口信儿是.......”
“甄大人牵挂姑娘,让姑娘好生珍重。马上要入夏了,知道姑娘怯热,让姑娘多喝些降暑之物,别在大太阳地里多站着。越州不比蓟州,日头毒的很。”
敛容头低得更深了。孙德顺有些不自在地干咳了两声,道:“也就这些了,姑娘赶紧看信吧。咋家也急着回去。今天皇上宿在张贵妃那儿,怕是还没睡呢,有了吩咐就麻烦了。”
“是了。”敛容如梦初醒般喃喃道:“公主怕是也快从慈溪宫回来了。”
孙德顺略点了点头便匆匆往宫门外走去。
“哎.....公公。”敛容看他出了宫门忽然想起来什么一样,在后面高声唤着,小跑着追了出来。
孙德顺闻声回头立住,两个人正对着,夹在宫墙间长得望不见尽头的巷子里。
“我本也有一封信要带到府里去。可惜今日直接从太后那里跑出来,没随身带着。敛容知道公公这几日忙着。原也不急。您什么时候得闲了,便按老规矩,撤掉芍药圃外层最旁边的一盆花,敛容看到了,当天晚上还这个时辰在废院儿把信给您。”
“唉......”孙德顺沉沉地叹了口气,勉强地道:“成吧。不过姑娘可是要等上一阵儿了。最近朝里的大人们闹得不可开交。自打那位秦大人回来了,皇上的耳根子就没清静过。脾气也越来越大。政和殿上下都提着气儿呢,谁敢往刀尖儿上撞。今天这已是千不该万不该了........”
“那公公就先忙着。”敛容没等他说完便道:“也不是什么急事儿。”
“得嘞,就知道姑娘是明白人。那咋家就先走了。”孙德顺满意地笑了笑,转身快步离开了。
敛容怔怔地立在原地,一双脚整踩在一洼水中,却丝毫没意识到。
忽然,一阵疾风刮过。敛容只觉后背陡然传来森森地寒意。她猛地回过头去,却只看到黑得让人绝望的长长的巷子。
“呀....”她这才发现两只绣鞋早已被积水泡得湿透。她摇着头有些好笑地退到边上,倚在宫墙上,直直地盯着那汪积水。
一抹残月不偏不倚,整映在水上。
=========================================================净荷托着泥金描花的小托盘,盘子上是两盏用井水镇过的卤梅水,踩着碎步,进了正殿的内室。一进屋就看到孟太后正半在椅背上,抱着琵琶不急不慢地拨着琴弦。长公主则半跪在榻上,撑着下巴凝神细听着。
净荷留心看了几眼静善,把手里的托盘放在了桌子上,便欲离去。
“净荷。”孟太后一眼瞧见了她,便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