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第3/4 页)
不算上重要的大人物。
大概下午三点钟左右,终于是轮到他了。
男仆和丫鬟把他架到了会见室门口,他一手拄着一支拐杖一手拿着一只皮包,就这么一瘸一拐地走了进去……
只见正中的位子上坐着一个毛刚刚长齐的大孩纸。
年方二十一岁的日本皇太子面相实在太嫩。所以看上去别说威严了,连老成都算不上。
这年头的日本么,一心想要脱亚入欧。屋里面的人包括裕仁也是西式打扮,身着和他们后辈一样的晨礼服。
而且袁燕倏又是外客,不是日本国的臣民,他也只用行西式礼节就行了。
所以他尽力站直了身体,躬身行礼,口中用地道的大阪话说道:“本人参见迪宫亲王殿下。”
东亚的中日韩三种语言大概是全世界“敬语”最多的语言了。
打个比方,赛里斯皇帝称孤道寡的自称就有很多种,而在英语当中只有一个“we”。这也是学术英语当中的自称方式,写英语论文的时候就不用“i”,而是用“we”。
而且中日韩这三种语言都有很繁杂的“敬语”语法,包括敬语动词,敬语助动词,敬语句式,自谦动词,郑重语等等等等。
没错,汉语当中也有类似语法的。比如“到我这来”就有“莅临”,“光临”,“驾临”,“惠临”……还有好多“x临”。
实际上,白话文运动一个目的就是扫除这样的封建残余。
后来执政的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一个政党,这个党的最高领导人明明在文言文造诣上颇高,偏偏对外发表的文章都是白的不能再白的大白话。
解放之后赛里斯的学生学习的作文就是以这种白话文为范例。所以一部分敬语成了书面语,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另外一部分只存在古籍之上,除了极少数中二病患者之外,基本上没人用了。
外加这个党分外地讲平等,大家都互称“同志”,无非就是在姓+名+同志或者官职上面搞点花头而已。连“名、字、号”这种文人专用的东东都渐渐废弃了。
说句真格的,称呼这玩意也没有什么卵用,更不会有战力加成,炮党内部倒是一口一个“某公”、“某兄”和“x座”,最后还不是被“同志们”吊打。
到了现代去相亲的时候,谁也不会这么问:“敢问娘子芳名?”
人家也不会这么回答:“小女子姓王,闺名二丫,笄字玛丽。请教郎君上下?”(笔者注:笄字不是闺名,而是类似男子的字,女子成年笄礼之后再取的字。所以没有出嫁的小娘叫做“待字闺中”。)
“在下姓张,名铁蛋,草字汤姆……”
当然啦,有人称之为是,千古精髓,于斯尽毁。
这个问题就见仁见智了。
不过不得不说,比起日韩两国,经过大革命涤荡的赛里斯要平等得多得多,而且是各种意义上的平等。
我们的袁大师是用“通晓语言”这种法术学会日语的,照理说他的语言水平和母语使用者是一样的。但是他老人家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不用敬语而是大大咧咧地用平辈的说法。
谁叫他是赛里斯人呢,在场的日本人包括裕仁也只以为他是日语水平不到家呢。
“原来你就是名动英米两国的……”日本皇太子点头回礼,接着用生硬的中文说出了他的名字,“袁燕倏先生。”
第三百零五章 小皇子 中
本章副标题:刷满好感度
………………………………
“原来你就是名动英米两国的袁燕倏先生。”
“贱名有辱清听。殿下,我也说不上名动英米,只不过有点小名气罢了。”
“袁先生,你太谦虚了,我在日本都听过你的名字。对了,你受伤了?”
“殿下,骑马不小心摔伤的。”
“袁先生,请坐。”
“谢殿下赐坐。”
我们的袁大师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了下来。
然后他朝着搬椅子的熟人说道:“野村君,且慢。我这里有一件给迪宫殿下的礼物。”
说着他打开皮包,拿出了一本很有些年头的皮面笔记本交给了野村大佐。
“袁先生,谢谢。”裕仁从野村吉三郎手中接过笔记本,随手翻了翻就要交给随从。
就听袁燕倏说道:“殿下,这是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先生当年环球航行笔记中的一本。”
一直刻意板着脸的日本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