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第3/4 页)
来向自己打招呼,袁燕倏顺手就把他来探望的“恋人女士”扔到了地下,站起身来和大导演先生握了握手道,“顺便看看《饥荒孤女》的拍摄进度,好安排下一步的发行事宜。”
这会儿的“电影之父”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嘴角还起了一圈燎泡,杂草一般的头发更是稀疏了不少,看起来不但憔悴了几分更是衰老了十几岁
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回身指着那座村庄苦笑着说道:“尼奥,我想你也看到了,到现在我们连第一个镜头都没有拍完!”
众所周知,长镜头和蒙太奇乃是电影表现手段的两大形态。
蒙太奇学派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就出现了,还是出现在苏联。代表作品就是那个“敖德萨阶梯”的《战舰波将金号》。
因吹斯听的是,长镜头学派要晚了整整三十年,直到五十年代著名法国大学者安德烈…巴赞(andrebazin1918…1996)才提出了“照相本体论”。他认为只有长镜头才既能够保存客观存在的时空连续性,又具有协调镜头内部组织的充分能力。
此君便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手册》派”创始人,被誉为“电影新浪潮之父”、“精神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然而,这位电影理论大师一生之中一部片子都没有拍过。
之所以会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和蒙太奇相比,长镜头对导演、演员、摄影师和幕后技术人员的要求高得多得多了。
蒙太奇真的只要会剪胶片就能蒙出来。
长镜头不但对运镜的要求非常高,还要求很强的现场调度能力,所以才会成为后世电影导演最常见的炫技手段。
而大场面的长镜头的难度那就更高了,能拍这种几十个人甚至成百上千个人的长镜头,那么这位导演必定能在电影艺术殿堂之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格里菲斯别说几十人的小场面了,他连上万人的大场面都拍过。
还记得吗?1916年他拍摄《党同伐异》的时候为了真实再现毁灭巴比伦的波斯大军,动用了整整一万五千名的群众演员。
但是短镜头和长镜头是完全不能比的。在长镜头之中,只要一个微不足道小配角的一个细微表情不到位,这个镜头就算费了。
这个时候,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也都围了过来。
不管认识不认识袁大师的人,都十分热情地向他打着招呼……
有的不领行情的人还在问呢:“我说伙计,这个chink是谁?”
听到这个问题,那位“伙计”一脸不屑地看着他道:“什么chink啊?他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和投资人之一,尼奥…袁!”
“尼奥…袁……我说伙计,难道就是报纸上说的那位连爱因斯坦都崇拜的小说家?”
“当然就是他咯……嗨,你上哪啊?”
“我说伙计,请他签名啊!”
当一个人单独见到名人的时候还有点矜持,可是当一帮子人的氛围一旦起来那就热闹了。
于是我们的袁大师就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海洋之中,总算大卫…格里菲斯大导演积威甚高,拿起大声公吼了两句,总算是把人群给驱散了。
当然这下戏也暂时拍不成了,时间也差不多到了中午,格里菲斯索性就让大家提早吃午饭了……
“爱娃…钱德勒小姐,嗯,你现在改名叫亨特尔小姐了,你也瘦了啊……”
“你呜好呜……”
“哦,你是丽莲的妹妹桃乐西……”
“你呜好呜……”
“你好,玛晽…黛徳丽小姐……”
“你呜好呜……”
“你好,珀尔…怀特小姐……”
“你呜好呜……”
“你好,露易斯…布鲁斯科小姐……”
“你呜好呜……”
袁燕倏终于见到了《饥荒孤女》的主要女演员们。除了“正义阁下”的妹妹,“力量阁下”的姐姐钱德勒小姐原本是默默无闻之外,其他几位都是后世知名大明星,而且还是春兰秋菊各有动人之处的大美人,当然现在还是小美人……
然而,扎进美人堆里面的袁大师此时心如古井毫无绮念。这不是他的层次突然之间提高真的成了“大师”,也不是他的荷尔蒙分泌出了一点问题真的成了“太监”。
而是这些小美人们完全看不出有多美,倒是能看得出有多瘦。
更关键的是,她们竟然懒得搭理这位英俊的中国绅士,而是都捧着一只漂亮的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