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第3/4 页)
治。而且他老人家的“运气”比吴。陈两位好多了。原本那条时间线上,他恰好在1964年驾鹤西去,堪堪躲过了那个啥。
你们懂的……所以某些有心人士提到了那个啥只会讲到被整的很惨的吴宓和陈寅恪,就把汤用彤给遗漏了。
钱穆对汤用彤的评价是,锡予之奉长慈幼,家庭雍睦,饮食起居,进退作息,固俨然一钝儒之典型。一团和气,读其书不易知其人,交其人亦难知其学,斯诚柳下惠之流矣。
汤大师1922年回国先去了国立东南大学和吴宓当同事,1926年他转到南开大学担任哲学系主任。然后从1930年就开始在北大的教学生涯直到1954年病退。
因其人品敦厚、学问精深在这三所著名学府里面声望都很高。
1948年北平沦陷……呢,解放之前,胡适离开了北大,校内一时没有校长。教授们就自己成立了校委会,并公推汤用彤做校委会主席,可见其人缘是相当不错的。
这种仁长君子自然不会让场面太难看,于是就亲自下场拍了拍我们袁大师的马屁……其实真要说起来也不算马屁,以袁燕倏的写作“水平”只能算是实话实说而已。
不管怎么说,他的这番话平息刚才的口角,没有弄到大家不欢而散,在座众人包括袁大师全都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
因此,袁大师特意过来给他敬酒以示感谢道:“来,兄弟我敬你一杯!”
两人相视一笑,一饮而尽。
“鸿渐兄,说到你的小说,我等都想拜读一下你最新的大作,就是爱因斯坦先生赞不绝口的那些……嗯,科学小说。”
没错,此时赛里斯还没有“科幻小说”这个专有称呼,而是把sciencefiction直译为“科学小说”。
我们的袁大师立马装了个逼道:“锡予兄,我把我的这些小说称之为‘科幻小说’……”
“毕竟西人所谓的sciencefiction,包括我写的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科学,而是以科学为基础来推导的幻想文学,所以兄弟我认为应该翻成——科幻小说。”
众人闻言稍加沉吟都纷纷点头,给他点了一个赞。于是他就成了“中国科幻小说之父”。
虽然赛里斯第一部真正的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是“无名氏”1904年发表在《绣像小说》上的《月球殖民地小说》,说的是主角乘着气球上了月球之后发生的奇遇。嗯,这本书还太监了。
不过在这条时间线上,从此以后说到sf,赛里斯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灰骑士”,毕竟就连“科幻小说”这个名字都是他取得啊。
“科幻小说,很贴切,好名字!”汤用彤那也是一位爱书之人啊,他两眼闪着小星星地道:“不知鸿渐兄肯否颁赐呢?”
“锡予兄,什么颁赐不颁赐的,言重了言重了。”袁燕倏哈哈一笑道,“你们三位才是哈佛大学的文科专家,肯垂阅我这个外行写的小说,兄弟我才受宠若惊呢。”
他转向众人扬声说道:“好了,饭也吃得差不多了。既然我们身在纽约,那就入乡随俗,按照西人之习惯我们来喝一杯餐后酒吧!”
房子大的好处就是,这帮人从大餐厅出来又进了一间很是宽敞的吸烟室。
我们的袁大师告了一声罪道::“诸位,兄弟我失陪一会……”
而等他一走出吸烟室,便在心里面高喝道:“大师球,开工了!”
“宿主,你要打印什么?”
“大师球,当然是我写的那些科幻小说了,中文版也要。对了,中文版要用这种格式……”
不多时,他就拿着一沓书稿回来了,分发给了在座众人。
这些书稿不是合集,而是单行本。不过每一本都是中英两版合订在一起的。
别说哈佛三杰了,就连他的三位牌搭子和黄公子都很是期待,还带着一点虔诚地打开了这些小册子。
再说一次,这四位也算是见闻广博的知识分子,对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都赞口不绝的小说自然非常好奇。
众人之中有的率先翻阅英文版,而大部分人都直接看起了中文版……
“咦,怎么会是这样?!”
大家还只是看了一个题目的时候,就有人失声惊呼。
袁燕倏打眼一看,果然就是……
他立马关切地问道:“鹤寿兄,可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不妥不妥,大大‘底’不妥!”陈寅恪举起手中小册子道,“鸿渐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