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1/4 页)
“皮你个毛卡卡卡!!!大师球,这特么有什么问题?”
“宿主,本系统只是提醒你一下,姐妹花会导致你直接over的。”
听到这句话,我们的袁大师连美味无比的葱油拌面都不吃了,怒不可遏地问道:“大师球,这特么是谁规定的?”
“宿主,你懂的……”
这破系统管得太宽了啊,脑袋要管,j8也要管,这还让不让人成为大师了啊。不过不爽又能怎样呢?
我们的袁大师只好打消掉那点不该有的想法,定了定神道:“我还要推荐一位演员,是我朋友的妹妹。不过她没有什么演艺经验,大卫,你看能让她试试吗?”
废话,他既是编剧又是投资人还是制片方,别说推荐一个没有演艺经验的女配角,要是他坚持的话,就是挑sweet…outlook来出演女主角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啊。
所以电影大师点着头道:“尼奥,这没问题。那么……”
他终于提出了至为关键的问题:“谁当制片人呢?还有我的酬劳该怎么算?”
说到这件事情,袁燕倏的神情也是一肃,拍摄《饥荒孤女》的这笔钱那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其中一部分可是他的同胞们的血汗钱,可不能让这位花钱上瘾的大导演给糟蹋了。
他在平安夜晚上的演讲效果确实不错,结识了不少有实力的华商。那家赛里斯投资有限公司的二十份原始股轻轻松松地卖光了。
光是那天晚上痛哭流涕的老者一个人就买了五份。
他名叫李澈,原籍广东,和庄昆仑父亲一样本来也是一名佣人。当时他每周工资4。5美金,他寄给家里2美金,自己存2美金,五毛当作生活费,每周还去主日学校学习英文。就这样他用了五年存下了五百美金,开了自己第一家洗衣店,到了1920年,李老先生在纽约有超过十家的连锁店。(笔者注:历史上确实是有李澈这么一个人。)
我们的袁大师最近还能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那里拿到一笔投资分红,连带本金差不多也是十万。这么着他手头就有了二十万美金。
比起现在一百万美金这个数字,自然有一个大大的缺口,不过好在拍电影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至少需要一两个月的筹备期。
我们的袁大师严肃地道:“嗯,大卫。这些问题我们确实需要好好地商量一下。”
第八章 制片人
本章副标题:资本ko艺术
………………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十年,对于美国电影来说,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
1921年的时候,整个美国有两万家电影院全部都被本土电影所占领,外国影片几乎已经全部消失了。到了二十年代末期的世界电影市场,美国电影的上映率占了三分之二,有的国家甚至到了90%。
就在此时,金融资本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能与汽车、罐头、钢铁、石油、纸烟相提并论的电影工业了。摩根、洛克菲勒、通用、杜邦、高盛等等这些金融巨头开始同各大制片公司的犹太经营者们结合在了一起。
我们的袁大师如果要以一己之力来改造好莱坞,留给他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不要误会,他不是要和金融资本家们对抗,毕竟他穿的不是文娱流的世界,一个导演能用电影吊打一切不服,甚至包括华尔街。袁燕倏是要以自己的成功来引导这些华尔街大亨把资本投入他提倡的“导演+编剧二元模式”之中。
再说的明白一点,那帮华尔街吸血鬼懂个屁的电影艺术,他们只关心投资回报率。那么袁燕倏就要用亮瞎狗眼的票房告诉他们,只要导演和编剧给力那就是一本万利。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袁燕倏面前的大卫…格里菲斯先生了。在世界电影史上,他真的是一位极为极为极为重要的电影工作者。
请注意,这不仅仅就电影艺术本身来说。
1921年前后,作为全世界第一号的大导演,他老人家的连续扑街也让电影大亨和金融资本家认识到,文青终究是靠不住的。
所以他们把注意力从导演转到了电影明星身上。从这个时候开始,后者就成了制作公司的一种工具性的商标。
而影片的主人也不再是导演,而是制片人,也就是那些被华尔街选中且赏识的职业经理人。制片人拥有主题、演员和剧组的选择权、剧本和拍摄方式的阐释权,道具、布景和服装的监督权和最重要的最终剪辑权。
而原本拥有这些权力的电影导演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