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白的,怎么会害怕父子相见呢?〃
晋献公觉得是这个道理,心中没鬼为什么不辞而别?看来是早有预谋。于是就派兵攻打重耳先生镇守的蒲城。与此同时,派出生于蒲城的宦官勃鞮去传达晋献公让重耳先生自杀的命令。
重耳先生镇守的蒲城,兵弱力寡,根本抵挡不住晋献公的军队。城破之日,我们的主人公介子推先生(十分对不起读者上帝,主人公这时才得以登场),连同其他几个誓死效忠重耳先生的臣子,一起劝说重耳先生逃亡。重耳先生无奈听从。在番强的时候,差点被宦官勃鞮的利刃伤及,幸好有惊无险,剑刃只砍下重耳先生的衣袖。
读者上帝一定非常关注这支逃亡队伍,现将详细情况公布于下:
逃亡队伍的核心:重耳先生。
逃亡队伍的成员:重耳先生(寻求政治避难的领袖);
五贤,即五位大贤人,赵衰先生,狐偃咎犯先生(重耳先生的舅舅),贾佗先生,先轸先生,魏武子先生(五人负责外交);
介子推先生(负责膳食、向导和顾问);
凫须先生(负责掌管重耳先生的财产和粮食)
壶叔先生(负责负重的体力活)
……(不知名姓者数人,但绝超不过五个。)
逃亡路线:晋国→狄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晋国
逃亡待遇:历尽千辛万苦。受到狄君、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的友好接待;但也遭到曹共公、郑文公的白眼相加;另外还有公子夷吾派来的杀手的刺杀行为;途径齐国时曾沉湎于齐女的美色,差点忘掉复仇大计;途径楚国的时候跟楚成王定下〃退避三舍〃的约定;最后到了秦国,秦穆公将宗室女子五人嫁给重耳先生,双方缔结〃秦晋之好〃,并答应派兵送重耳先生归国;总之,重耳先生在逃亡期间,虽说遭受了个别国君的冷漠待遇,但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既享受了美女的服侍,又捞够了翻盘的政治资本。
§虹§桥书§吧§。
第14节:介子推,与君共逃亡(4)
逃亡中最感动人的事件:介子推先生割肉奉君。
逃亡转折点:晋惠公夷吾病死,太子子圉立为国君,就是晋怀公,但是晋怀公得罪了秦缪公,而且晋国国内的许多大臣听说重耳先生住在秦国,都想作为内应,把晋怀公赶下台,而迎立重耳先生。
逃亡结果:秦缪公非常欣赏重耳先生,不仅派送五位秦国的宗室美女,而且还答应派秦国的军队护送重耳先生回国;重耳先生回到晋国后受到臣民的热烈欢迎,即位为晋文公后,派人杀死晋怀公;后来,晋国在晋文公的励精图治下,国力渐渐恢复壮大,晋文公也成为继齐桓公之后崛起的又一春秋霸主。
介子推先生在逃亡过程中虽然不是主力,也没什么影响,甚至说连事迹也没留下多少,但他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因为自始至终,他的行为都令人敬佩,尽管有些事情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近乎愚蠢,但于当时却出于挚诚。
当重耳先生置身于艰难困苦的境地,介子推先生无私的奉献,毫不顾惜自己的血肉之躯;而当重耳先生结束逃亡生涯,登上晋国国君宝座的时候,别人都以追随者的身份邀功请赏,他却默默的走进绵山,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这一切应该怎样解释?介子推先生究竟付出了什么?他对自己的〃不食君禄〃的思想作何解释?接下来将为读者上帝揭开谜底。
好香的肉汤啊
由于骊姬女士制造的晋国内乱,介子推先生亦跟随重耳先生踏上了逃亡之路。读者上帝或许有所疑问。介子推先生何许人也?他在重耳先生手下担任何职位?他跟重耳先生的关系如何?他在逃亡之路上的表现若何?
读者上帝勿急,且容纳兰秋先生一一做出回答。
介子推何许人也?说实在的,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遍翻史书,强如司马迁先生都没有做出详细的记载,尽管如此,史料上还是留下了零星的纪录。他是山西夏县裴介镇人,有的史书上亦称他为介之推,或是介子,另外有后人考证介子推真正的名字叫王光之。单从姓名上来讲,介子推先生就足够让人头晕目眩。
宋朝的时候,宋真宗有感于介子推先生的事迹,追封他为洁惠侯;宋人王当在《春秋臣传》中为他立传;山西省地方史志上也有关于介子推先生事迹的记载;在今天介子推先生的故里……裴介镇东尚存有一座古墓,据说是介氏后人为纪念介子推先生而立。
关于介子推先生在重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