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顺着女儿的话说。方宁发现她娘很有做儿媳妇的操守,比如说她从不在别人面前说婆婆的不是。当然,她自认为自己也很有操守——她一般都正话反说,至于别人怎么理解和延伸那就不关她的事了。
方氏将话题转到庄稼上:“地里的豆子、苞谷都熟了,明儿就开始秋收,收完种上麦子好盖房子。”现在手头有了钱,她的底气又足了不少。
方宁家共分到五亩地,有两亩豆子,一亩苞谷,两亩红薯,棉花芝麻这些值钱的都没分到。秋收时,方牛子来帮了两天忙。家里劳动力足够,方宁和秋宁就没下地只在家里做做饭给大人送送水。
方宁现在对自家的牲畜们不是一般的精心。每天打最嫩的猪草,有时还带着狗蛋去捡河蚌挖蚯蚓剁碎了给鸡吃,直接导致家里的四只母鸡产蛋量直线增加。那些毛茸茸的小鸭子们摇摇摆摆的跟在方宁身后,可爱极了。
她一得空,就和狗蛋用他爹的鱼钩鱼网,在河里钓鱼撒鱼,当然,就凭他们那力气用了一些小鱼小虾也撒不到什么。方宁念着家里人干活累,想着法子给他们补营养。像今天饭桌上不胆有炒田螺还有一盘金黄的炸泥鳅,炒虾米,鲫鱼豆腐汤,外加几盘青菜。
方氏一边洗手一边笑着说道:“你整天就琢磨着吃,咱家的猪油快没了吧?”
方宁撇撇嘴:“娘,你要怕费油,我下回做饭就把油罐子放锅台上把饭菜熏香再拿下去。”众人忍不住一起笑将起来。
在方牛子的帮助下,秋收很是顺当。豆子割了放在晒场里用石磙碾了晒好装了起来,苞谷棒子掰下来晒了先堆在仓库里,等以后得闲再抠就行。接着便是红薯,因为没有牛和铁犁,全是用人刨的,大人在前头刨,她们姐妹三人跟在后头将红薯捡到一边的垄上。两天下来,方宁的手上简直不能看,而大人们更是累得腰酸疼。种田听上去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真的很累。特别是在生产力很低下的古代一切全靠人力,一年到头累个半死还不一定能吃饱饭,这说的还是太平年月,至于饥荒战乱年份,那更别提,简直连狗都不如。
方牛子在方宁家帮了三天忙才回去,杜朝南看上房劳动力多芝麻什么的也没熟透,就跟方氏商量先去岳父家帮两天忙,回头再帮他们,方氏自然乐意。这事传到何氏和老杜头那儿,两人又是一通好骂。
杜朝南在中秋前一天赶了回来。这次,他咬牙割了二斤肉过节。南山村的风俗是分出去的儿子都要给老人送节礼。杜朝南和方氏一向孝顺大方,夫妻两人商量了一会儿,决定给二老送一斤肉和两大张千层饼,外加十个熟鸡蛋。这份节礼在村里算是比较厚的了,有的人家只是甚至只端一碗饭送过去,一般父母都比较体谅儿女,情意到了就行了。
不过,何氏可不是一般人,她对别人就没有满意的时候。
方宁和父亲一起老宅,她使了个心眼,特意拣人多的地方走。一路上“大爷大娘叔婶”的不停招呼。
碰到的人自然会随口问他们干吗去,方宁甜甜地笑答:“我们去给我奶送节礼。”有的人会好奇的瞄瞄篮子,一脸惊叹:“哟,送这么多。你爷奶真有福。”
方宁补充道:“我们家买了一斤二两肉,给我奶送了一斤,我娘说了,我们小辈以后有的是机会吃,老人能吃几年?好东西当然得紧着他们。”
这些话老人特别觉得中听,一个个咋舌赞叹不已。正好宋老财从旁边经过,回到家时对宋乔叹道:“杜三家的四闺女可真行,那嘴可真会说。”接着,他又惋惜地说道:“可惜不是个男娃,否则也是个好苗子。”宋乔微微一笑,没接话。
小木头听到父亲夸方宁,脸上立即流露出一副与有荣焉的神情,他郑重其事的点头附和:“嗯嗯,方宁可好了。我最喜欢跟她玩。”
宋柳慢吞吞地接道:“还成吧。这村里除了我也就数她聪明了。”
宋老财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他没说话,宋乔倒看不下去了。
“咳咳。”宋乔清咳一声,一脸严肃的跟妹妹讲起了“无论男子还是女子,做人都一定要谦虚,女孩尤其要谦逊”的大道理。听得小木头脑袋发胀鼓着腮帮子躲到一边跟狗玩去了。宋柳蹙着好看的柳叶眉,略有些不耐地摇摇头道:“男人就是这样,不读书太笨读了书又太迂。”宋乔又恼又羞,面色不虞的回房去了。
方宁拽着父亲在村里巡回演讲了大半圈才来到杜家老宅。
“爹,娘,我来给你们送节礼来了。”杜朝南小心翼翼的对老杜头和何氏说道。
“哼。”何氏重重地一哼,一副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