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救人(第1/3 页)
慈安宫
“皇帝近来政务繁忙,怕是有些冷落你了。”太后看着来请安的皇后,语气温和道。
“臣妾理解,江山社稷才是根本。”皇后微微低头,眉眼温婉。
“你有这个觉悟就好,咱们做女人的,就得学会抓大放小,明白什么东西重要,什么东西不重要才能活的通透。”
太后语气淡然。
“是。”皇后温顺的点头。
看着皇后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时间不早了,我也乏了。”
“是,那儿臣先退下了,母后好生歇息着。”皇后躬身行礼告退。
走出慈安宫后,皇后一改方才温顺的样子,手掌狠狠拽着手中的锦帕。
“这个老不死的,口口声声说活的通透,一把年纪了还天天操心着那荣国公府那一亩三分地的事,自己怎么看不透,还皇帝政务繁忙,忙到又封了个答应,我看再忙个几天,儿子都跟我儿一般大了。”
“我听下边的人说今日那姜枝会进宫请安,现下估计快到慈安宫了。”皇后身边紧跟着的嬷嬷小声说道。
说起姜枝,皇后想起来了那个眉眼骄纵的小姑娘,年纪不小,脾性倒是挺大。
要不是太后这老不死的宠着,皇帝也有几分喜爱,还想肖想自己儿子,真是做梦。
不过现下皇帝尊敬太后,还是个大孝子,自己再看不上那姜枝也得陪着笑脸当那“好长辈”。
...
“姜姑娘,到了。”刘公公笑眯眯的提醒道。
张妈妈熟练的从怀里掏出一个鼓鼓的荷包,从中拿了一把金瓜子分给了刚才的太监们,又抓了一大把给刘公公,给刘公公的足足多了一倍。
看的姜枝目瞪口呆,这业务...属于是手拿把掐了。
相当的熟练了。
得到赏赐的太监们,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说话的语气都上扬了几分“谢姑娘赏赐。”
姜枝点头,有些不舍得这些金子。但为了不丢面子,维持着能不说话就不说话的高冷人设。
慈安宫内
“太后,知知姑娘到了。”一个身形健壮的嬷嬷在屏风外恭敬道。
“让知知直接进来吧。”正在闭目养神的太后睁开了眼。
她对于这个小姑娘是真心疼爱的,自己亲哥哥子嗣单薄,为了自己和儿子的前途,死在了上一次的皇位之争中,英年早逝。
就留下了荣国公这么一个独苗儿。
外人都道荣国公无能无为,可她知道,这个亲侄子比自己亲儿子都对自己孝顺。
可不得照顾着点。
爱屋及乌的,她对这个小姑娘从小就偏疼些。
在身边呆久了,在这诺大死寂的皇宫中,这小姑娘鲜活的一面显得格外真实生动。
千娇万宠的姑娘,骄纵些也无妨,她年轻的时候不能肆意张扬,让这个小姑娘肆意张扬些也好。
姜枝进来就看到一个长相慈眉善目的老妇人,对着自己笑的温和可亲。
“参见太后,太后千岁千千岁。”姜枝行着刚刚从张妈妈那临时学的礼节,礼行的磕磕绊绊的。
“无需多礼,快来给姑婆看看,身子可好些了。”太后语气平和,眉眼间尽是温柔。
姜枝走到太后身边,有些拘谨。
这可是这个世界,最头上的那几个人了,一念之间就能决定姜府的兴衰。
“你母亲写信与哀家说了,苦了我们的知知了。生了场大病,什么都忘了。”太后心疼的看着姜枝。
姜枝点头,松了口气,她正纠结怎么能跟以前一样和太后回话。
“没事,知知身体如今已然好了差不多了。”姜枝放松了些后,相处起来自然了许多。
“没事就好。”太后点了点头,看了眼身旁候着的人。
旁边的嬷嬷立马拿了把椅子放到了太后身边,还放了个软垫,“姑娘请坐。”
姜枝看了眼太后,见太后笑着点头,她才坐了下来。
“你父亲母亲近来可好?”太后闲聊时问起。
“父亲母亲一切安好,只是时常想念太后。进宫前父亲还让我替他向太后问安。”姜枝乖乖回答。
至于父亲让她替他问安纯属是编的,进宫前姜母交代她,可以多在太后面前提提姜父。
不出意外的,太后听到这里时心里满是慰藉,人老了,被小辈惦念着的感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