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学日(第4/5 页)
除此之外还在墙壁上钉了几个书格,以供学生存放书籍,在司马看来,整个学生宿舍就像是军舰一般,对空间的利用已经达到了极至,可既使如此,这些学生也不过是拥有一个宽度仅为70来厘米宽的床铺罢了。
“这是学校制定的内务条例,你仔细看一下,上面规定的都必须要遵守条例,你现是315宿舍的15号,我们大家是一个群体,一人犯错,集体受罚,这是学校的规定。”
李义郑重其事的对王天赐交待到,这些天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个宿舍因为一人犯错,而使得整个宿舍所有人都会跟着受到惩罚。
这种集体连坐制,是司马特意制定的校规,不仅仅是在宿舍之中,就是在班级、小队、中队、甚至于大队,也是如此实行连坐制。
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这些学生的集体意识,必竟那个关于中国人的龙和虫的故事,司马不愿意让他在自己的学校中接着上演。
通过这种连坐制度,可以让他们时刻记住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反之,集体中的成员也会注意到其他人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学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合作精神。
司马之所以建这所学校,除了想为未来的打下基础之外,更多的时候司马是想通过严格的教育,改变一些中国人的固有习惯,司马希望未来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是一群有责任、守纪律、讲荣誉的学生。
而让司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办学的思想和宋培云的办学的思想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只不过在宋培云看来,司马所想不过是自己所推崇的军国民教育的一个分支罢了。
当司马把学校的创办事宜交给宋培云办理之后,宋培云就开始把未来的西北学校变成了自己推广军国民教育的一个示范区,也正因为如此,宋培云才会到处联络故旧知已好友,邀请他们来西北共建中国的军国民教育的范本学校。
军国民教育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德国,最初是一种体育思想,主张把军事训练运用到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把学生直接练成士兵,军国民教育的起源就是全民皆兵的理念。
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近代中国,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尚武崇军的重要性,起而提倡军国民教育。
社会达尔文主义传入后,“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等观念激起了国民的民族危机感,为军国民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1904年后,由于政府的倡导,报刊的宣传也较以前广泛,社会各界反响较大,相继成立了一系列社团,这一思想趋于成熟,到共和时期军国民教育便已深入人心。
而当西北综合学校更名成西北中学之后,出任校长的宋培云以及深受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的知交好友们一起起早了西北中学办学章程。
“……以人格教育、军国民教育、实用教育为实现救国强种唯一之教旨……至军国民教育尤非仅橥主义,虚悬理想,即足以策进行而收实效……一遵照教育部令,宜实施军国民教育也……一应世界潮流,宜采用军国民主义也……一感受国家刺激,宜提倡尚武精神也……一注重教育,铸成青年中国,为异日实行征兵之准备也……”
在看过宋培云的这个西北中小学的办学章程之后,司马足足呆滞了十数分钟,必竟这些已经远远超过了司马一直以来对教育的认识。
看着章程之中堪称极端的普遍的暴烈的文字,司马在沉思半个多小时后,还是给予了批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
也许放在后世,提倡军国民教育,就等同于提倡法西斯,可是在这个时代呢?军国民教育却恰恰符合了这个时代的需要。
在这个全民积弱的时代,通过军国民教育达到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技能的训练,最终使其具备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强民强国、抵御外侮的目的,而这正是司马的目的之一。
“天赐,这是学校发的免邮费的信封和信纸,你收好,一个月一人五封免邮信,省着点用。”
李义手拿几个白色的信封递给王天赐说到,这种免邮信封是学校制定的一个学员福利,主要就是考虑到这些少年距离家长这么远,每个月写上几封信报个平安也是人知常情,而西北公司在邮政司那里享有优惠待遇,所需的邮资不及平信的十一,正因为如此,司马才决定由学校承担邮费,不过限定每人每月五封信。
“哦对了!如果你想给家里寄信,不妨等到下午拍完照后,夹着张照片回去,社样能省一封信,不像我报平安用了一封,第二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