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晴阳扎心 > 第177章 五品诰命

第177章 五品诰命(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我没有,你胡说,拿证据出来啊大秦二世公子华双子海图:霸者航路综刀剑:都是挚友我怎么就海王了明日方舟:构史学主演汉末之全面开战三岁无敌小皇孙死神:不谈恋爱当什么死神?让我接管洪兴?我转手成立党支部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朱元璋到现代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异世年令营原神:红蝶中的梦之舞者荒野大镖客之灭鼠新方法古玉穿越公子崛起斩神:诡秘之神!开局建立占星会军阀,抗战:纨绔子弟的崛起因为太害怕所以全加生命值了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

范泰的脸上平静,心里却怒不可遏,他已忍无可忍了。

西北大捷,唯一参与指挥的文官只有陈恪,而他只是一名七品文官,还是文官集团排斥的那个文官。

他不想抬高陈恪就要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武将的地位必将大幅提高。

这是他不能容忍的,武将必须在文官的统领下,不管日常还是战时。

他是左相,既是文官的领头羊,就要为全体文官的根本利益出头。

范泰认为自己责无旁贷,在朝会上率先出班奏道:“臣弹劾观文殿侍读陈恪蛊惑皇上,违反太祖遗训,罪不容诛。”

他以弹劾陈恪为突破口,朗朗说道:“太祖初定天下,曾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太宗、文宗皇帝秉持太祖遗训,事无巨细均与朝臣商量方才施行。”

“陛下自登大宝以来,太后摄政,遵循先皇遗训,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使我大兴王朝上下一心、繁荣昌盛。”

“可陈恪入宫侍读以来,在其蛊惑之下,陛下远离朝堂众臣,如西北平叛如此重大之事,皇上也不与朝臣商议,全听陈恪一人之言。”

“幸西北有楚国公、乐昌侯等沙场老将,又有长安、延州、渭州、府州、麟州各知府的运筹帷幄,西北能取得大捷,全赖这些文臣武将的通力合作。”

范泰说到这,李祯的脸颊轻轻抽动一下。

西北大捷后,他想到文臣的各种反应,却没想到会达到这种不要脸的境地。

范泰为了除掉陈恪,已不惜扔掉这张老脸了。

可他还在说:“诸葛武侯有言,‘亲贤臣、远小人’,皇上圣明,虽受陈恪的一时之惑,但想起武侯所言,得群臣的提醒,必有远近之分。”

“臣请革去陈恪观文殿侍读之职,以儆效尤。”

范泰说完躬身一礼,抱着笏板不再说话。

而其他众臣也是沉默不语。

林毅之着急,可他不能说话。

站在御台下的曾毅握紧双拳,但他也不能说话。

常继祖张张嘴,可他不知如何反驳,于是瞪大双眼看向站在前面的长兴侯刘艺,见他没有动静,又转眼看看巩昌侯张勇,心里愈发着急起来。

他不会关注郭昌,只奇怪张勇为何不说话,这位冷面侯向来直言快语。

可他着急没用,张勇还是一言不发。

常继祖等不及了,决定出班反驳,不管能不能驳倒范泰,态度必须明确。

他出班正要说话,却听一道洪亮的声音传来,“臣不赞同范相的奏议”

包拯出班朗声说道:“臣虽是文人,却也知一个道理,战场形式万变,需统帅一人乾纲独断,容不得各种杂音扰乱军心、失去战机。”

“西北战事乃皇上和太后的谋略,事实证明皇上与太后高瞻远瞩、神机妙算,而陈恪只是一名执行者而已。”

“陈恪坚决执行皇上、太后的谋略,取得西北大捷,有功无罪。”

包拯为保陈恪也是豁出去了,不惜大拍李祯和刘太后的马屁。

此言一出,立让许多文臣后悔。

他们的反应没有包拯快,就他这番话,不管范泰所言能不能被驳倒,包拯都在李祯和刘太后心里打上重用的烙印。

明白这个道理,许多想说话的大臣不再言语。

而王钦见大家都不说话,出班反驳,“包知府所言差矣,以皇上、太后的谋略,必然全歼元迁叛军,并生擒元迁本人。”

“可陈恪却让元迁逃逸,不仅失职,还有故意放走元迁之嫌,宜查之。”

按王钦所言,陈恪的罪名大了。

包拯立刻反驳,“王侍郎慎言,放走元迁乃是大罪,王侍郎无凭无据不可妄加揣测。”

可王钦坚持,“元迁败北,后有十万追兵,前有陈恪、张亢的两路阻击,还有曹俨埋伏在沙漠的伏兵,在这等重重围困之境仍被元迁逃逸,岂不是陈恪有意为之。”

听王钦所言包拯的双眼微微一缩,而李祯也向王钦看来,双眼轻轻眨动两下。

而王钦见李祯看他,以为自己的一番言辞引起李祯注意,正要继续往下说,却听一道冷冷的声音传来,“白痴。”

这道声音让众人的目光一齐看向那个方位,只见张勇走出朝班躬身说道:“皇上、太后,西北战事集结了我朝王军与元迁叛军共二十余万人。”

“渭州之战后,陈恪命曹俨率军三万在沙漠埋伏,派狄青领兵两万攻取黑水城,自己亲率一

目录
至强军阀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