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晴阳影视 > 第273章 有人背锅

第273章 有人背锅(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从霸主尼多王开始傲视群雄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三国如烟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戏说嬴政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情牵盛世恋歌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距离会试还有一周了,兴京城内挤满了各地赶考的举子和家人。

而在这时,一道爆炸性的新闻传播开来,殿前司和军情司联合行动,抓捕了当朝吏部左侍郎王钦,还有赶考举子吴凌风、朱长风、李名文及其随从。

据说这道命令是陈恪下达的。

这则消息一出,人们议论纷纷,“陈恪又掐指一算了?”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杭州府的朱家人和洛阳的吴学文一家正被押解进京。

这是一起重大案件,重大到尚善治怒不可遏了,“陈恪胆大包天,必须给他一个惩戒。”

尚善治怒气喷发,而在场的谭远忠不说话,曹穆不吭声,杨国斌还在庆幸给柳乘风禁足了。

只有包拯说道:“尚相真以为是陈恪下达的命令?”

尚善治没好气的回道:“他蛊惑皇上。”

他也知道陈恪无权下达这样的命令,王钦是吏部左侍郎,没有圣旨谁也抓不了。

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这是李祯做事,陈恪背锅。

但必须是陈恪下的令,因为李祯下令就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

所以谭远忠和曹穆不说话,杨国斌也不说话,气不过的尚善治却不想默不作声,这是一个不好的开端,必须制止。

而包拯却有不同意见,“皇上仁慈睿智,陈恪运筹帷幄,尚相认为他俩哪个是擅自做此决定的人?”

“老夫身负查奸之责,对此事也有几分话语之前,从各种调查情况来看,确实指向这几人。”

“特别是陈恪再次遇刺以来,激怒了京城许多义士,秘密调查之士犹如过江之鲫,他们以为自己做的神秘,却不知百姓查奸,许多蛛丝马迹全部暴露。”

“老夫将调查条陈上报皇上,而殿前司、军情司的调查条陈同时报到皇上手中,几份条陈的指向一致,这才出现抓捕行动。”

“但奸逆未行谋逆之事,调查指向一致并不能作为证据,皇上如亲自下令,此事已不可逆转。所以陈恪连夜进宫,承担起下令的责任,不是给这些人一个机会吗?”

“陈恪所为一心为公,上为皇上承担责任,下为这些被捕之人营造一个机会,此等言行为何被尚相指责?”

包拯说的明白,尚善治不说话了。

而包拯还要说,“我等身为朝廷重臣,能否有此公心?张午状告鉴真和尚一案,兴国府至今没有审理,可是觉得本案有些荒唐而珍惜羽毛吗?”

他将话题转到范仲淹身上,听曹穆冷冷地说道:“范仲淹在等曹仲到位。”

曹仲担任兴国府大理寺主官,上任面临的第一案可能就是张午案。

曹穆因此不满,而包拯说道:“张午可列入千年第一奇案,老夫是很想凭此案史上留名的,可惜被调到监察院,望国公叮嘱令弟,务必审好此案。”

听他说出这话,杨国斌没好气地说道:“审案不明问陈恪就行。”

包拯笑道:“杨寺卿也要做好准备,本案重大,由大理寺终审,如原告、被告不服判决,上诉到大理寺,杨寺卿就要亲自负责终审了。”

包拯提醒他,杨国斌轻叹一声,听谭远忠询问曹穆,“军情司参与抓捕,国公是否提前知道?”

曹穆回道:“本案由军情司的李宪负责,他与殿前司的邓恩都被调出去直归李昭负责,所以事前并未通报枢密院。”

听曹穆说话,谭远忠轻轻点头,缓缓说道:“李昭只是御药监的司监,无权下达抓捕命令就只能请皇上下令,陈恪也是为李昭出这个头而已。”

他知道这里的前因后果,心里也就没有芥蒂了。

殿前司不归内阁管,而军情司的李宪又被调出去查案,也就不归内阁管了,所以李祯不能让内阁出这个头,就只能是陈恪了。

陈恪很神奇,他可以不管任何事,但也可以管任何事,有他下达抓捕令,没人觉得奇怪。

想明白这个道理,谭远忠就缓缓说道:“有些事皇上不好出面,需要一个黑脸顶上去,陈恪来演这个黑脸也没人感觉奇怪。”

“他平时不管事,必要时替皇上出面也无可厚非,毕竟皇上仁慈。”

他说这话可就是警告几位同僚了,李祯面慈心软,陈恪可是心狠手辣。

突然间他就明白陈恪不管事李祯为何不在意了?再仁慈的皇上也需要一把长刀,陈恪就是李祯的这把长刀,关键时候用来砍人。

明白这个道理他就不想再费心思,话题转到其他事上。

目录
开局流放三千里归来时皇袍加身我在火影的世界里奥特老大杀手开局穿冰原狼,怎么在权游求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