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3/4 页)
媳妇,给赵顺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赵五诚,这刘家和于大朋也是嫡嫡亲亲的姻亲,只是于大朋很少和刘承志见面,所以不太熟悉。
一路往粮油胡同走。刘承志只见得这路上果然与以往不同,路上多了一些衙役巡逻,也有几队头戴军便帽,身穿鳞甲,腰配腰刀卫军模样的人物在街上慢慢的行走。
“莫非是府里遭了飞天大盗?”刘承志忍不住低声问道。
“不是!”于大朋紧紧附着刘承志的耳朵。低声道,“是外面的那些饥民惹得麻烦,前两天,饥民数量少时,大老爷发了善心让这些饥民进城躲雪。可是没想到,这些饥民们居然混进了一些毛贼,将几户人家给打劫了。大老爷闻之震怒。立刻命令将饥民全部赶出城,然后满城搜捕毛贼呢。”
说到这里,于大朋摇了摇头,颇有感触地道:“哪年下雪不得死百来号人,可是今年大老爷拨了款子往各县让县令们给穷苦人家修缮屋顶,又一家拨了十斤面。人心不足啊!洛阳城多少年没有遇到这么好的官了。这些饥民该死!辜负了大老爷的恩情。”
刘承志听得连连点头,方才他在城外就已经看到饥民们抢劫一个施馒头的少女,早已经没有了同情心,这会再听到城里曾有人家遭到了抢劫,心中更是愤慨。
“这些人。就该拿鞭子狠狠的抽上几顿,他们才知足。”刘承志道。
于大朋看到刘承志咒骂这些饥民只觉得解气,不由得哈哈大笑,嘴里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出一层雾气。因为城里出了案子,府里便把衙役们全给派了出来,这大冷的天,城门四处空荡,再加上穿堂风,直冷得人浑身打颤。
所以,他一见到刘承志来了,就急忙借口送他,从城门逃了岗。
雪梅听着马车外父亲和于大朋的话,只觉得胸中郁闷难当,这些饥民们受了灾,没有吃的东西,此时投奔到官府来了,却被官府拒之城外。难道这时官府不应该出动军队去抗灾吗?怎么竟是对城外那一两百号人无动于衷呢?
而且沿途看来,极少有同情他们的人,就连心肠极好的刘承志和刑氏也是对他们多有微言。
她的观念还是后世的观念,在后世一旦某个地方出现灾情,必是全国四面八方来救援,军队的军人总是会出现在第一线。可是现在的人,只是冷冷地看着那些饥民,竟是没几个愿意帮他们的。
这就是被儒家统治了一千多年的古代吗?不是说古代的人都是非常憨厚非常善良的吗?为什么在天灾面前,这些平时善良的古代人却看不到善良?
这个时代是家国,而后世则是国家!这时的人们以家族为主,只顾自己。而后世的人们则是认为先有国才后有家,愿意舍小家帮大家。虽然后世的人拜金、庸俗,又山寨横行没有诚信,可是后世的人却比现代的人更有人情味。
雪梅第一次对这个时代产生了不满。
不一会,马车便转到了粮油胡同。
路上,于大朋便已经派了一个闲汉往赵家送信,等到刘家的马车到胡同时,便看到赵大诚和赵父守在胡同口。
“这么冷的天,怎么好意思让亲家到胡同口迎我们?”刘承志惊喜交夹,急忙迎了上去。
“亲家难得来一趟,我就是多走两步罢了。”赵父呵呵笑着,和刘承志拜在一处。
……
知府衙门。
叶哲光在退思堂中来回踱步,脸上阴晴不定。师爷束手站在一旁,双眼下垂,死死地盯着自己的脚下。
“这些刁民,刁民……”叶哲光恨恨地骂了句又在屋子里来回转了几圈,才坐回了椅子中。
师爷见到他的气已经消了,才走上前去,轻声道:“东翁,城中有血案发生。少不得要行文到布政使司中。饥民在城外越聚越多,此非善事……”
叶哲光额头青筋直跳,缓缓闭上双眼。
往年的饥民都是雪停后月旬才会出现,可是今年极是反常。这雪才刚刚停。饥民便开始涌入了洛阳城。今年还在商贾处募集了钱,令各县令给贫苦的农户们救济。怎么这救济粮还未发完,饥民们就开始乱了?
昨天,叶管家将刘家的秘方给带了回来,他刚高兴了没半个时辰,便被城里出现的三处血案给惊得魂魄不全。这三处血案,将他前几天做出来‘助危抚困’的功绩给抹了个干干净净。
刚刚上报给布政司说如何如何好,可是转眼间饥民便杀起了人。自己可是一府之牧,哪里能脱得了干系?
是饥民里混入了无赖地痞做的案子,还是外面的流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