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吗。”方文微笑着插了一包云烟递了过去。
老人也不含糊,把烟接过手,自家后辈孝敬的,抽着心安,“你三哥儿还在浙江,一年多没回来了,去年过年都没回家,等今年回来,看着怎么收拾他。”
“过年不好做车呢,等三哥儿啥时候回来,您叫我一声,我找三哥好好耍子。”
“是这个理,看我,不耽搁你了,改天到五老爷家里唠叨唠叨。”
“恩,您走好。”
告别着老人,方文继续路,走了几分钟,入目的房屋一片,有二十来户人家,所有人都姓方,百年前,是同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如今已经传了六代,方文是第五代,而刚才的老人是第三代。
方文这一辈的兄弟姐妹,足有二三十个,在山村里算是一个大家族了。
不过山村里穷,二十多户房屋,里面不过两三户修了楼房,其余要么是瓦平房就是旧时候修建的土墙房子。
房子修得密集,方文一路走来,到是碰了不少亲戚,有些已经认不得了,不过老人们却全都认得他,到让他心理感慨了半天。
走进一个山弯里,这是正是他们这一房的祖屋,由第二代的祖父修建的,虽是土墙房子,但修得很宽广,足有十几间房子,房梁是土松木,用百年也不会坏,墙壁刷了白石灰,看着既古朴又很清新。
远远就瞧见坝子里的二叔,正在用青竹条子编织农具,方文露出笑容,大声叫道:“二叔。”
中年人听见叫喊,愣了片刻,放下弯刀,大步迎了出来,这时候屋子里也响起了狗吠声。
“文文,你啥时候回来的,也不知道提前打声招呼。”二叔一走进,就出声埋怨道,但谁得听得出来,这是长辈对后辈的爱护之声。
“二叔,我也是临时打算回来的,昨晚刚到,就没通知您了。”方文笑着把东西递了过去,又惹了二叔一阵唠叨,说是自家人走动,还买东西干嘛。
“老头子,是文文回来了。”屋子里传来奶奶的声音。
没一会,爷爷奶奶和二娘都从屋子里出来了,爷爷奶奶年岁已经了七十岁,二叔二娘要年轻一些,不过也快五十了。
“爷爷奶奶,二娘。”方文连忙叫人。
一家人和和气气的一起进了屋子,方文的童年就是在这老房子里度过的,那时候一家人住在一起,别提多热闹了,老父另选地方修房子,也是考虑到万一他们两兄弟要回农村过日子,这地方会不够。
这也是农村的习俗,家里的兄弟多了,一般都会分家,条件好一些儿子就自己出钱另外选地修房子,不过也都离得不远。
大黄狗叫了片刻,也认出了方文,跑到他的脚下撒欢,大黄狗也就是寻常的大中华田园犬,不过却是狼狗配,个头比较大,后腿关节生有龙爪,这算是极品土狗了,能活十几个年头。
“爷爷奶奶,这是给您老的家用。”方文说这话的时候有些脸红,弟弟每月都会汇五百块钱给爷爷奶奶,可他也只有每次回家拿个红包,没办法,他自己在城里混得实在太差了。
农村的习俗或许在现在的人看来有些迂腐,或是不通情达理,可在老一辈眼里,生儿子是防老的,儿孙长大了,就应该赡养老人。
可现在因为赡养问题,不知道多少家庭闹出了矛盾!尤其是多数城里的女子,根本无法理解自己老公为什么家庭会如此复杂,负担会如此大。可在农村,人老了,又没有退休工资,种田地或许能解决吃食,可后辈不经常拿钱,又怎么看病买肉呢。
方文知道爷爷奶奶虽然也收后辈的红包,不过都存着呢,打算老了后,当家产分出来。方文打算回村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老人们年纪大了,又舍不得吃穿,他就近照顾这心理才安心一样。
“文文,你这次回来是?”爷爷个头不高,头发发白,不过精神头到是很好,脸色也很红润。
方文沉默了一会儿,还是老实回道:“我打算回村安家了,有合适的就讨了媳妇,不打算在出去了。”
“好,好啊,回来好,改明儿让你二娘给你张罗一房好媳妇。”老人说着眼神就有了泪花,老人们的心理其实是相当矛盾了,既希望儿孙在外面大城市生活得更好,又希望儿孙能在村里陪着自己过老。
“文文,这红包你拿回去,奶奶还存了些钱,你要用也拿去,要不把房子装修一下,在买点家电,今年就把媳妇讨了来。”奶奶在一旁笑呵呵的说道。
二叔二娘也高兴的在一旁帮腔,开始说道十里八村的还有什么未婚的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