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千古大才 > 第8部分

第8部分(第3/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NBA:我以控卫封神鬼灭:不会呼吸法?我请缘一代打世纪豪门从港岛开始什么?你说我是德拉科马尔福?EXO之故事的恶女我每周一个新系统,你不炸了吗?骑士之光:奥特曼宇宙之旅木筏求生:唯有我万倍返还原神:在提瓦特养老加入了聊天群想做的从来就不是朋友他背叛我以后又后悔了诸天真灵道穿书后漂亮糊咖携手大佬炸恋综对别人的男宠一见钟情死神:究极数值怪模拟器:从帮派喽啰成天下霸主深层隐意识雌虫流落地球,被人类大佬宠了全民领主:文明从小破村落开始总裁的七日恋人

的序幕。

做过牧童和驿卒的闯王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摧枯拉朽般地扫荡着日益没落的明王朝,剑锋所指,城陷镇落。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十八日自彰化门攻破北京,越过吊丧煤山的明朝皇帝毅宗朱由检的尸体,“闯”进了紫禁城。

就在李自成于英武殿举行盛大典礼、一圆“帝皇梦”的次日,一个文明尚不先进的少数民族——满族,挥舞着他们有力的马鞭,氅师山海关,迎着明朝悍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悲伤的眼泪,杀奔而来,其势比眼前的李自成起义军更加威猛,直将紫禁城头的“闯”旗扑倒,换上“清”旗,于马蹄下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大清帝国。

“满族入主内地,中国仿佛又重回到三百六十多年前的旧梦。”历史学家钱穆用浑厚、沉雄的嗓音评说着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在惯性的驱动下,封建社会正沿着下坡,继续蹒跚地、颠簸地向着死亡缓慢滑行。但是,历史像是在同我们这个古老而多灾的民族大团结开玩笑:就在封建制度已经进入僵死腐败的时期,却又由一个正富有活力的满族主宰了中原。满族的入主,着实给这个濒于死亡的制度注射了一针强心针。”

清王朝虽是少数民族,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极为尊崇,全盘接受,全盘继承,并发扬光大,将传统的儒家政治文明推到了历史的顶峰。京杭大运河,作为物质文明遗产,也作为非物质文明遗产,清帝国从明王朝那里接受过来,使它获得了回光返照式的辉煌。

明代末年,国力益衰,运河失修,加上改朝换代的战乱,到清帝国接受时,京杭大运河“河道淤垫,黄流逆灌,全淮南溃,屡塞屡决”(《治河方略》卷4)

清代黄河、淮河、运河交织于苏北一隅,黄河决口频繁,不断泛滥,两岸人民痛苦不堪,尤其是淤塞运河、断阻漕运,成为朝廷心腹大患。无论是从每年漕运400万石漕粮到京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南北商旅通行,南方、北方及全国经济的交流角度考虑,“济运通漕”重中之重。

康熙十五年(1676年)夏,黄河倒灌洪泽湖,大堤决口34处,淮水冲入运河,运堤溃决300余丈。接着,黄河大堤又溃决几十处,河南、安徽一带一片汪洋,不仅人民生命财产受到直接危害,而且切断了维系清朝统治的经济大动脉。康熙立即任命已经当了6年安徽巡抚的靳辅为河道总督,治理心腹大患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靳辅肩上。

靳辅,字紫垣,辽阳人。他在接到河道总督任命、临上任前,上折康熙帝:治河责任重大,且业有所专,自己虽纵有雄心万丈,但才疏学浅,力所难逮,恐负圣望,特别举荐微臣在一个偶然机会相识的陈潢,此人对黄河特性和治理方法深有研究,希冀朝廷任用,共赴重任。

“陈潢?”康熙接到靳辅发来的奏折,第一次知道陈潢这个名字。“陈潢是何许人也?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康熙找来工部、吏部大臣垂询。遗憾的是,朝廷里没有一个大臣知道这个被新任河道总督靳辅竭力举荐的陈潢是谁。最后还是靳辅“面奏”,才掀起了陈潢的面纱——

陈潢,字天一,号省斋,浙江钱塘人。年轻时就很关心黄河问题,曾沿黄河察看至宁夏地区。然而,尽管雄有江河,心系民生,可是总是怀才不遇。微臣刚到安徽巡抚任上的那年,偶然与之相识,闲谈之中见出了他的抱负和才能,遂聘为微臣的治河幕僚。数年来,为微臣治水做出了莫大贡献。

陈潢在治河指导思想和理论上都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治理黄河要成功,必须先要“审势”,掌握来水来沙的规律。水流的基本特点是“就下”,就是往低处流。要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因其欲下而下之,因其欲瀦而瀦之,因其欲分而分之,因其欲合而合之,因其欲直注而直注之,因其欲纡回而纡回之”。“善治水者,先须曲体其性情,而或疏,或蓄,或泄,或分,或合,而俱得其自然之宜”。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决胜清口(2)

在治理黄河的方法上,陈潢继承和发展大明朝杰出治水专家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思想,主张“分流”、“合流”结合,应该把“分流杀势”作为河水暴涨时的应急措施,而把“合流攻沙”作为长期的安排。可采用建筑减水坝和开挖引河的方法,在洪水暴涨时,在河道窄浅的险段建筑减水坝、开凿涵洞或开挖引河,使洪水分流,然后,在下游河宽流缓的地方引归正河,保持充分的水势充分的攻沙能力。陈潢还发明了测定水流量的办法:“以测土方之法,移而测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文明:我真的是普通人天才小神农军门第一闪婚至尊小神农福缘宝妻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