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可偏偏正常的时候学习能力特强,似乎看什么就能记下什么,前几年,冯老爷子托人弄了一份当年的高考试卷,在冯饕稍微正常的情况下让她试试,却没想到居然还能考了个本科分数线,分数还不低,愣是在重点大学的压线分数之上。就连老爷子也意想不到这孙女居然还有学习的天分,没去学校上过学仅凭着窝在房间自学的情况下就能考得这么个成绩,要是她是个正常人,接受的是正常的教育,那前途是可想而知的。
但冯老爷子没多久就只能叹气了,冯饕没过几天又犯病了,这次病的时间还很长,持续了得大半年,整个心智都跟小孩子似的,也不认人,问她话也不会回答。
这也是军总医院副院长程清明跟几个主治医生困惑不已的一点,按理说犯病的时候不认识人倒是可以理解,就好像一些精神病人犯病时候六亲不认一样,可冯饕即使正常的情况下似乎也不认识人,每次见着人都很害怕。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冯饕醒过来之后军总医院的人摆出这么一张牌子了。
与其让她困惑,倒不如把前因后果写在牌子上,好让她弄清楚怎么一回事。
对于冯饕醒来之后不记得人跟事却是没一个人怀疑的,这可是冯饕的老毛病的,这病一拖就是几十年,要想痊愈得慢慢来,副院长程清明目前跟医院的精英骨干也在研究冯饕的病情,好拿出个控制方案。
看完书后,冯饕跟着也睡了个睡觉,下午三点钟,冯老爷子亲自陪同她前往军总医院检查身体情况。按理说,老爷子年岁大了,这种事交由其他人经手就可以,可到底是嫡孙女,冯家唯一的掌上明珠,遭遇上海的意外后,老爷子对冯饕的任何事都紧盯着。
没想到到到军总检查身体,冯饕头一次遇上了麻烦。
第二十八章
在车上;冯饕也不讲话,似乎还没睡醒的样子,眼睛半眯着看向窗外,冯老爷子抓着她的一边手;一边看着自己这个孙女。
冯老爷子在心底暗叹了一口气;对于这个冯家唯一的掌上明珠,冯老爷子是很心疼的;不仅仅是唯一的孙女,还因为她的父母早早离世的原因。
冯饕的父母早在十几年前去世,别看老爷子如今退君二线;官职上也只挂着政协这块清闲的文职,可老爷子正儿八经的军人世家出生;父母皆是抗战英雄;冯老爷子的父亲更是开国元勋之一,是跟当年的一号首长齐驱并驾的大人物。
即使是冯老爷子,也在部队干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直到的满六十五岁才从军委副主席的职位上转入政协,在政协满五年后才正式退君二线。
冯老爷子的老伴死得早,自个儿算是又当爹游荡娘的拉车儿子长大,儿子到底也争气,年纪轻轻不过三十而立就已经是军区副师级,正儿八经的上校级别。
媳妇儿虽然不是出生在名门世家,但也是生于书香门第,在部队总后工作。
可惜冯家的二代子弟命途多舛,儿子早年在国外执行任务中壮烈牺牲,那年,冯饕不满十岁。
过了不到两年,媳妇儿前往随部队前往美国考察学习,不幸遇上空难,冯饕那会儿也仅仅只有十三岁。
那几年老爷子所承受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短短几年间就得白发人送黑发人,从此冯家就只剩下爷孙俩人。
老人家不仅不能倒下,还得坚持多活几年,孙女的病一直是他胸口的一根刺,除非在临死之前找到个真心真意能照顾她的人,否则老爷子还真不愿意就这么撒手而去。
好在,这几年老爷子心性渐渐恢复过来,在保健医生的精心照顾下,身体还算硬朗。也就是上次带冯饕回上海见她外婆发生意外事故,冯老爷子差点儿心脏就犯病了。
好在抢救及时,冯饕的命也算硬,脑袋开了一次刀后恢复得挺快,这几个月老爷子在首都又让她陪在身边,冯饕的状况还算让老人家放心。
不过这次,老爷子也明显发现,这几个月来,冯饕犯病的几率似乎渐少了,往常十天八天的就发作一次,这会儿愣是坚持了三个多月也没见冯饕再犯病,似乎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让老爷子感概的是冯饕说话的次数变多了,甚至有时候会主动跟他闲聊。
当然,这种情况以前不是没有出现过,只是明显的这一次冯饕有点儿“转性”了,似乎对外边的事物更加感兴趣,也变得跃跃欲试。
车子很快就到了首都市中心,跟着转进了一条小路里,再转过去,就是首都军总医院了。
首都军区总医院坐落在市中心,占地面积 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