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一丝尘埃,却也看不清了眼前的方向。
作者有话要说: 1:本文属于慢热文,不适合草草浏览,不适合速度激情,希望一目十行,新鲜刺激的,勿进。
2:文章以明朝建国初期为背景,涉及当时文化,风俗,南北差异等,同时涉及大量前朝历史,宋词,元曲等。
3:本文可以供考据党考察。
4:燕萧艾为女主,按古代女子应有个性描写,不会谈自由平等。
5:历史上那段历史有很多未解之谜,如朱棣前面的几个哥哥,朱标,朱樉,朱棡先后病死,没有原因,朱棡忽然性格大变,朱允炆想对朱棣下手,却再三做出错误选择,朱棣为什么在今天南京的郊外阳山上建立著名的阳山碑材,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永乐大钟,在朱棣做北平燕王那段时间,蒙古首领几乎都没有活过三十岁的,个个早亡等等。
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本文绝对不戏说,给出合理解释。
6:后面靖难之役,涉及大量军事兵法战略。
7:结局悲,不喜悲剧的读者朋友,勿进。(不是为了写一个悲剧,只叹历史奈何。。)
8:在出现的诗词,景物描写,人物对白中很多预示了人物结局。
10:希望读者朋友喜欢。虚心接受读者朋友的指教点评,希望大家评论,收藏,谢谢啦
☆、初见朱棡
“柳儿,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出去玩会儿吧。”萧艾站在院子里,张开双臂,大大的环抱着温暖的阳光,眯着眼睛,一脸享受。
“小姐,咱们还是别出去了,再忍耐几天?”柳儿一脸的为难。
“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出门啦。再不透透气,我会长霉的。”萧艾嘟嘟着嘴。
“小姐,您没长霉,倒这几个月又是长高不少呢。”柳儿笑着说。
“可是,我还是想出去。”萧艾也觉得自己长高了不少,不由得伸伸胳膊伸伸腿儿。
柳儿没有回答,摇摇头出去了,下人都知道燕王府的这位萧艾小姐,虽然任性好玩儿,但是识大体明道理,也很听话,很体谅下人的。
不允许的事,她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不会真的出去。
“也不知道王爷什么时候回来。”屋子里剩下萧艾一个人自言自语。
看着院子里已经开始凋落的树叶,已经深秋了呀。王爷此去京都奔丧已经好几个月了,临走时还特别交代了自己不能出门。到现在想起来,还一肚子气呢。
洪武二十五年,明□□的长子,大明王朝的下一任皇位继承人,朱标太子病逝,举国同哀。燕王府更是从里到外悬上白色幔帐和素帘,正堂设下灵堂,还请来和尚道士连做了几个月的法事,府内上下皆着丧服,为极哀念悲悼之情,除非特殊情况,所有人不得出府。
一时间燕王府蒙上了浓浓的悲伤忧郁之气,王爷不在府内,没有门客朋友来访,没有属下汇报事务,徐王妃也总是待在房里,下人做事说话更加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错,成了主子发泄的工具。连平时教习的师傅也不来了。
接连几个月除了和尚道士“嘧嘧哞哞”的念经声,只剩下空气中时不时飘进屋内的檀香味。真是半点意思也没有。
数着窗外寒风吹落的梧桐树叶,一片两片三片……早起已有了丝丝凉意。
北平的冬天总是来得格外的早,而且冷的特别急,似乎从不会温柔的给人适应的时间。按往年推算,应该很快就会迎来今年的第一场大雪了。
“晋王到!”只听见门口小厮一声报道,府内立即忙碌起来。不一会儿就听见王妃出去见客的声音。
“晋王?是皇上的第三个儿子朱棡吗?”萧艾歪着脖子,无精打采的趴在书案上。
“是啊,可是咱们家王爷不在府里,他来做什么?”柳儿皱着眉头,背对着萧艾,正在收拾床铺。
“他不是也应该去京都奔丧的嘛?那他回来了,是不是王爷也回来啦?我去看看。”萧艾眼睛一亮,顿时来了精神。
“小姐,您不是说午睡的吗?”
萧艾早已没了身影,朝正堂飞奔过去。
站在正堂门外听见,王妃和三王爷正在说话。
萧艾倒是不知道该不该进去了,没有通传,也没有特别的事,可是府里好不容易来了个客人,而且是王爷的哥哥,自己还从来没见过呢。
正在门口徘徊着,突然听见一声:“进来。”萧艾只好低头进去。
“见过王妃。” 萧艾欠了欠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