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你……你难道不明白你是怎么了吗?”她眼望他手中的酒杯,温柔地低声道,“你是觉得伤心,因为你有‘不换’和‘相信父子亲情’的心,但别人不明白,连你自己也不明白……所以你伤心,你想喝酒,你想喝醉。你心里其实没有存着恶念,但是……但是别人都不明白,他们都怕你,都觉得你心机重,是不是?”
二十五 云深不知(13)
唐俪辞倒了第十杯酒,浅浅地笑,眼神晕然:“这个……我的确不明白……也许你说得不错,也许你是全然错了……”他喝了第十杯酒,幽幽地叹了口气,“但我想我很羡慕别人有个会挂念儿子的爹……”阿谁为他倒了第十一杯酒,微微一笑:“会挂念人的爹……我也羡慕,但你我都不是小孩子了,与其记挂着想要个疼惜自己的爹,不如做个会疼惜孩子的爹吧。”唐俪辞微微一怔,两人目光同向床上睡得香甜的凤凤望去,不禁相视一笑。唐俪辞举起第十一杯琵琶酿:“敬你!”阿谁将自己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微微一笑:“吃菜。”
当下唐俪辞持起筷子,为阿谁夹了一块黄瓜,阿谁盈盈而笑:“我该为这一筷子做首诗了,今宵如此难得……嗯……盈风却白玉,此夜花上枝。逢君月下来,赠我碧玉丝。”唐俪辞浅笑旋然:“白玉指的明月,花上枝是什么东西?”阿谁指着那碟酱油乌贼干:“这不就是‘花枝’?”唐俪辞喝了第十二杯酒,朗朗一笑,扣指轻弹那酒坛子,发出一声声“嗡嗡”之音,却是铿锵沉郁,别有一番意味,听他纵声吟道:“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阿谁拍手而笑,这李白诗吟得铿锵有力,气势纵横,颇有潇洒行世的豪气。然而一诗吟毕,唐俪辞一跃而起,人影已上墙头,她堪堪来得及回头一望,只见他微微一笑,飘然离去。
十二杯酒,一首诗。
他说他今夜要在此醉倒,然而空余一桌冷酒残羹,他不守信诺,飘然而去。
阿谁望着满桌残菜,望了好一会儿……方才有短短的一瞬,她当真相信今夜他会在此醉倒,当真欢喜……他今夜会在此醉倒……
嗅着清冷的酒香,她手握纤薄的酒杯,悠悠叹了口气,她想要个家,而唐公子所要的……不是一个能将他留住的地方,却是一个能让他放心离开的地方。
她想他要的是份归属、是份依靠……对着空寥的墙头,她的目光掠过墙头,眺望星月……只是就像他那份颜色多变的灵魂一样,非但别人不明白,连他自己也不明白。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十六 如月清明(1)
嵩山五乳峰。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时为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北魏孝昌三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五乳峰影壁面壁九年,首传禅宗。至唐初李世民伐王世充的征战之中,少林寺志坚、昙宗等十三棍僧立下汗马功劳,自此少林寺声名远播,少林武功名扬天下。此后时人登少林,无不心驰前尘,庄严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柳眼三人到了五乳峰下,弃马步行,柳眼仍旧用一块黑布遮起了脸,方平斋和玉团儿都是生面孔,这几日少林寺外人众多,模样古怪的为数不少,倒也无人在意。东方旭跟在三人身后,一行人都是武林中人打扮,迈入少林寺三门之内,门口的小沙弥并不阻拦,齐齐合十行礼。穿过三重院落,东方旭快行一步,带领众人进入少林寺内最大的佛殿,千佛殿。
少林寺千佛殿内供奉的是毗卢佛,毗卢佛后北、东、西壁都绘有“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气势宏伟,宝相庄严。此殿是少林寺最大的佛殿,此时当中空出一片,一个灰袍草履的老和尚盘膝坐在当中,正自缓缓说话,“……是以在老衲心中,信能度诸流,不放逸度海,精进能度苦,智慧得清净,以上种种即为佛心。”
东方旭挤在人群中张望:“这是大慧禅师,不知道他说的什么。”玉团儿好奇地看着那光头的和尚:“他们为什么都没有头发?”方平斋也跟着探头探脑,顺口答道:“和尚很忙,有头发很麻烦……你觉得他们几个里面哪个能当方丈?”他指指坐在人群最前面的几人,正是大识、大成、大宝、普珠上师和三劫小沙弥几人。玉团儿瞧了一眼,指着普珠上师的背影:“他。”方平斋哈哈一笑,红扇一摇:“为什么?”玉团儿悄声道:“因为他有头发啊。”方平斋咳嗽一声:“我也有头发。”玉团儿皱起眉头:“你又不是和尚。”她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