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2/4 页)
~
~~。~~。~~。~~
‘哗!’
女人又被从水里提了起来……
这既不是开始,也没有结束!
★☆★☆★☆★☆ ★☆★☆★☆★☆ ★☆★☆★☆★☆ ★☆★☆★☆★☆
这一年的上巳节,
给参加庆祝的汉室勋贵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阿娇翁主不幸失足落水,馆陶长公主闻讯,不惜首次动用天子御赐的令牌,深更半夜叫开长安的城门,星夜兼程奔赴上林苑照顾女儿。
大家对馆陶长公主深厚的母爱大加赞赏,同时,对阿娇翁主后续的治疗和康复状况表现出极大的关心。
外戚贵族,内外命妇,只要够得上身份的——或者,自以为够得上身份——都提着礼物跑来慰问,把个病人休养的静室差点搞成人声嘈杂的菜市场。直到窦太后出面限制探访的时间和人数,才算还了阿娇一个清净。
同一个时间段,城阳王室的刘妜王主也因天黑路滑,不留神跌了一跤,以致脑袋磕出老大的包。当然,第二位贵女的伤势虽比头一位严重,受关注度却少得多了。
至于天子后宫中某个梁姓妇人在庆祝活动期间染急病暴亡,则根本就没人关心。不巧知道的人,也只是暗骂一声晦气,提都不想提。
~~。~~。~~。~~
~~。~~。~~。~~
只有数月后,当某个特别细心的宫廷官吏在复查皇宫人员的增减记录时,产生了一丝疑虑:有名号的后宫女子辞世,应依其生前的地位高低葬入特定的皇家集体墓地,同时,还要按礼制附一场和其身份相配的葬仪。
怎么这个梁氏什么都没有,就草草埋在上林苑野外了?
不过,
再有疑惑也只是在心头转了转念头。
毕竟事不干己,没人会为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浪费口舌、精神。
~~。~~。~~。~~
~~。~~。~~。~~
上巳节过后不到三十天,
曾经的梁良人的娘家,出事了。
有人匿名告发梁氏的家主梁贾——也就是梁良人的兄长——在以前的经商过程中行贿官吏,偷税漏税。
京都长安的官署迅速介入,从举报到立案再到结案,七天了断:
梁贾罪行确凿,与其长子一起秋后问斩。
梁氏所有资产全部没公。
剩下的妻妾幼子还有旁系庶支,尽数流放代郡,即日启程。
眼见哭哭啼啼蹒跚而过的老弱妇孺,旁观者在唏嘘梁氏家族崛起之轻易、没落之迅猛。很多人还记得梁氏家族是怎样从初来乍到到迅速发迹的;尤其是当梁后宫生下皇子公主之时,梁家变得何等热闹煊赫,兴高采烈,到处的张灯结彩,大排盛宴。
——没想到啊,只区区两个月不到,就家破人散了。
可是,长安城太大了;
每天都有无数起起落落的剧本在城市各个角落发生,落幕。
于是极自然的,姓梁人家的故事很快就在人们的语言和记忆中越来越暗淡,越来越单薄……
终于有一天,
好似京城道路两旁榆树绿叶上的一点朝露;
在初起的阳光中消散、蒸发……最后变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来不曾存在过。
=癸巳年九月二十七日,上海苏世居(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多云)
第135章 番外·黄粱一梦·上
黄粱一梦
纪梁女
记得小时候;我是非常非常快乐的。
那时候,
我有父亲,有母亲,兄长,
我有和睦的亲情;富足的家境;我的生活中没有匮乏;没有哀伤;只有很多很多快乐。
曾经以为,这样的快乐会一直一直继续下去。
然后;
等我长大了,
就会和住在隔壁的堂姐姐那样;于花信之年、带着充足的嫁妆被同胞兄长扶上牛车,由经父母精心挑选的新郎迎往新的家庭——在那里,我将生儿育女,我将伺奉公婆,我将与自己的夫婿白头偕老,在安宁中度过一生。
对女人来说,这难道不是理想的人生吗?
可怜,童年的我并不懂——世事,无常!
★☆★☆★☆★☆ ★☆★☆★☆★☆ ★☆★☆★☆★☆ ★☆★☆★☆★☆
有一天,母亲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