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部队安全撤到三江镇。
1917年秋金汉鼎部与朱德部同守泸州,抵抗川军刘存厚部进攻,激战昼夜,金、朱两旅将川军困于五峰顶,迫其出示白旗投降。
同学之情,沙场之义,使两人愈加亲近。川滇一带有民谣说:〃黄柜盖, 叶毛瑟,朱金支队惹不得〃。由于骁勇善战,在滇军中有〃金(汉鼎)、朱(德)、耿( 金锡)、项(铣)〃四大金刚之称。
由背靠背的战友到面对面的对手,朱、金二人走过了一段历史路程。
上海是这两位滇军名将的第一座分水岭。
1922年唐继尧率军进袭云南,金汉鼎与朱德同时出走。先入川,后赴沪,与孙中山晤谈于上海。当时正逢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答应付十万元军费,要朱、金去广西整编滇军旧部,攻打陈炯明;金汉鼎接受了这个要求。朱德则感于社会黑暗,军阀逞横,他的亲身经历,使他对孙中山借助一部分军阀的力量打击另一部分军阀的做法已不再相信。孙中山又向他建议,如果要出国学习,不如到美国去。朱德诚恳地回答他:〃我们愿意到欧洲是因为听说社会主义在欧洲最强大。〃
孙中山最后同意了他的意见。
朱、金两人从此分手。
朱德出国前,金汉鼎以款赠助。
他们两人的第二座分水岭,在南昌。
1927年,两人在南昌相遇。时金汉鼎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上将军长兼赣北警备区司令,朱德则在第二十军当党代表。地位拉开了,但同是北伐军,且情谊依旧。忆及以往,两人皆不胜感慨。在金汉鼎力荐下,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任命朱德出任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后来还兼了南昌公安局局长。金汉鼎决没有想到正是由于他的力荐,使共产党人的南昌起义更容易举行,朱德在其中也处于了更有利的地位。
朱德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成为他们第二次分手的地点。
为了争取驻赣的滇军,朱德在南昌起义中,被任命为第九军副军长。
但争取第九军的计划未能实现。蒋介石已经觉察。金汉鼎让起义部队由其驻地顺利通过,被蒋介石撤销了第九军番号,降任为第十二师师长。
后来朱德上了井冈山。降了职的金汉鼎则提出了那条围困朱毛红军的建议。这是国民党后来用碉堡政策围困江西苏区的最先声。
当金汉鼎向鲁涤平提出这条建议之时,不知是否想到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二队内,他的同班同队同学朱德?
金汉鼎的意见在会上引起很多人的重视。但出了会场,倡议者自己反到十分消极。身为三省〃剿匪〃副总指挥,只要与朱德指挥的红军对阵,金汉鼎定要避免主力决战。屡屡如此。蒋介石见他剿共不力,便降他为第三十五旅旅长;后来干脆解除其军中职务,让他去了全国禁烟委员会。
虹桥书吧。
第59节:〃围剿〃(50)
云南盛产烟草,这位滇军〃金刚〃最终被蒋介石弄成了禁烟将军。
鲁涤平在全省〃清剿〃会议结束后,便将金汉鼎的建议告诉了蒋介石。
这条建议没有引起蒋的重视。蒋认为朱毛红军那点力量可以一扫而光,不需碉堡政策那样费时费力。
将这个建议立即付诸实践的,是张辉瓒手下的十八师五十二旅旅长戴岳。他也参加了鲁涤平的〃清剿〃会议。金汉鼎的建议一下子就打动了他。出了会场戴岳便在赣东实践开来。当时红军没有重武器,此法果然很有点效果。
敏感且大胆的戴岳却命运不佳,摊上了一个轻狂的上司张辉瓒,在第一次〃围剿〃中就把队伍装进红军的口袋里,令十八师全师覆灭。师长张辉瓒被割掉了脑袋,旅长戴岳也好不容易才仓皇逃回。部队没有了,他心不甘,用两天时间写了份《对于剿匪清乡的一点贡献》呈何应钦,内中特别强调了碉堡政策的重要。
戴岳建议:〃凡重要的地点,不能不驻兵,而又无多兵可分派, 就选择一个良好的地势,用石砌成碉堡,使少数兵守之;并督率附近各村组织联村自卫,使良民或反共的民众得到相当的保障,坚决地反共〃;〃使红军不能击破,并能以少数的部队击溃多数的红军,同时可以阻绝红军的交通和活动,逐渐把苏区缩小〃。
何应钦正在筹划第二次〃围剿〃,看完后大加赏识,亲写序言,将戴岳的意见书印成小册子,大量发给〃围剿〃部队。何应钦在序言中说: 〃此书乃戴旅长岳本其平日剿匪清乡之经验汇集而成,知己知彼,洞中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