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黄�只牛�缓萌靡桓瞿杲鍪��甑募浪旧仙狡钤掳萏臁�
颜澜虽然年幼,但是这几年来自己每月随母祭拜,也明白了自己祭司的身份和与生俱来的责任。从小锦衣玉食,受尽荣宠,颜澜明白这是因为自己是月国的祭司的身份,关乎着国家的福祚,那些为他日夜求福的百姓,是他的子民,需要他爱护。
因此过了风平浪静的十二年孩童岁月,颜澜面对这次非同寻常的天灾,显得异常的平静,平静地接受了额冕宝器,没有欣喜那纯月神子的荣耀,而是镇定地面对恶风巨浪,承担自己的责任。颜澜没有登上月国东岸一贯用于祭礼的临月崖,而是执意来到月国与面朝胤国的海峡边的高山上。
劲风密雨让人袭得人迈不开步子睁不开眼,但是颜澜却遣退随从,独自登上落月台,拜月祈福。落月台是月国开凿出的一处方便与海峡对岸互通之处,沿着海岸的山脉狭长,落月台远远望去就是使削平了一处山峰一样。颜澜用那小小的身躯顶着狂风暴雨,怀抱着素琴攀登台上祈福,颜澜心中坚定,想着若是我真能求得上苍保佑,那么就请月神共同庇护两国受灾的百姓吧。
颜澜来到落月台边,望着满眼的愁风疾雨,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心中不免害怕,那张琴在半山腰时颜澜不小心脱手折断了,没有琴又如何祈月?此时颜澜一身素服被重雨浇透,面对风雨,在那空无一人的台上,颜澜脱掉了自己的鞋袜,散开为登山束紧的衣袖,身体力行,祈求月神。
当歌袖舞,犹如鹤度,颜澜赤足踏雨,长袖舞风,在那空寂的山台上,用他仅有的歌舞祭献神灵,愿为保佑受难百姓。绝望的舞蹈,因为颜澜知道若是风暴依旧,自己身为祭司是不可下台去的,而这一场祭月的结局只有飞身下海。虔诚的歌声,颜澜仰天当歌,希望自己祭献的歌舞,能够让月神显灵,庇佑天下此时正在受难的百姓。
或许是颜澜的诚心感动了天地,或许是他本来就是月神降世,纯月神子名副其实,随着颜澜在高台上的祭礼,渐渐的雨霁云收,浪偃风息,云开月现,清晖漫天。两岸的人都惊呆了,月国的子民都想起来颜澜出生时的光景,和今日这般无异,若不是真正的月神之子,又怎会求得神灵的庇佑,救万民与水火,从此颜澜祭司为月国百姓深深爱戴。
隔着那一湾海峡,胤国南疆受尽风暴摧残的百信都记住了那一个不可思议的晚上,从此那一个为两国祈福的颜澜祭司,仁爱之名传遍胤国,而颜澜更是被传为了神人。那一夜,是梓烨帝第一次见到颜澜,隔着凄风冷雨,当着朗月静海,看不清楚高台之人的颜面,但是那惊落九天的旋舞,那清风平浪的歌声,深深的映在梓烨的心上。那一年梓烨尚未称帝,以太子身份游历胤国山川,两个月后,胤国承泰帝驾崩,梓烨登临地位,张扬意气,年仅十八岁,胤国梓烨朝的盛世就此开启。
从那以后,月国风调雨顺,万民安康,那一点翠重宝就一直戴在颜澜的额头,伴随其成长。颜澜感念月神天恩,为人慈和怡然,韵致浑然天成,举国奉为神子。看着自己身为祭司的儿子健康成长,最高兴的莫过于他的父母,国君颜瑛曾失去了两个兄长,而清泠也失去了长子颜浚,因此对颜澜更为爱护。
虽然当时月国平顺,但是颜瑛看着长大的颜澜风华毕现,心中难安,便去无藏寺请教无尘法师,以求解惑。谁知看着亲自求教的国君,无尘法师,笑着摇了摇手,说了这样一番话,纯月神子,他笑迎人生,早已看彻悲喜,祭司的命运本无人知晓,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只是慧极必伤,心中爱护的人太多,以后必受其累。
一语成谶,看似无关的话语却道出了颜澜最后的命运,童屹虽然不会知道无尘法师的评语,但是颜澜心怀仁德,这一点童屹深知,虽然痛恨他却不会抹杀,不然又怎会衬得上素月?童屹和上拿一把画扇,收入袖中,想这东西见不得光,还是等以后有机会带给素月吧。
童屹本想离去,就在此时楼道传来了脚步声,童屹警觉,掩在宝阁之后,看来人是童景瑜,好奇着为何儿子深夜来此。童景瑜忍着伤痛,一时间也没有发现父亲也在房内。方才童景瑜在这里生闷气的时候,把玩着青莲送给他的画扇,可是回房后便发现扇子落在了清韵阁中,青莲送的这一画扇童景瑜一直带在身上,虽然明知道不妥,但是还是舍不得。
童景瑜摸着寻东西的举动尽收童屹眼中,童屹手中握着那温润的扇骨,心中惊凉,因为他知道童景瑜在找什么,他也明白了儿子为什么会如此平静的接受青莲的生世,而知晓这佛前青莲图秘密的如今又剩下几人,童景瑜在宸禧宫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