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某君工资几倍于自己,不巧某君又刚好是自己学生时期最看不起的同学之一,所以畸形心理作祟,变本加厉的强调高考,强调分数。值得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有钱人霸道,而在超脱生活的校园里,却是教育者横行。文人不愿卖有钱人面子以免降低身价,却愿卖文人面子以互相吹捧,这从我曾经就读的高校文科重点班的男生成分就可见一斑:在文科重点班里,隐隐约约安插着几个男生,眼看着他们日渐阴柔下去的同时,我发现有一半的男生是教师子弟,哪怕其中一个年排名287,而全级文科只有三百来人,他重点班座位上的屁股依旧稳如泰山,我想他也算为差生争光了。至于女生里的教师成分,由于实在丑不忍睹,就不再深究了。
令我感到遗憾的是,文科排名倒数的往往是复读生。无论是物以类聚,还是臭味相投,我是有几个复读的朋友的,每次我都痛心疾首地企图骂醒他们,须知道独木桥上的后来者一个个膀大腰圆来者不善,回头非但不会好走,反而因脚步愈发颤抖,更易落水。复读,就好比我在一个垃圾房捡了三年垃圾,只因为我捡的垃圾不够多就要再返工吗?就算垃圾房里垃圾无数,我却不值得为此蹉跎岁月。这只说明我没有捡垃圾的天分,而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告诉我知道,也许我有其他的天赋呢?譬如经商?又或者炒股?借用荀子的话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未必我稳妥地坐上高考这条大船就表示可以一帆风顺。
信奉高考的人们很乐意拿他们认为的事实作依据,大多高考优秀的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虽然前途黯淡,总算衣食无忧。一份报纸记录了历年高考状元的现状,其中不乏碌碌无为、小摊小贩。这是曾经风光无数的他们难以预料的。只是这样的事实却往往被忽视掉,与此相对的是,那些高考失败后的成功事例也被无限期冷处理,面对某些难以掩盖的“高考逆子”。那些“谆谆教导”再一次出现,数落你与成功人士的差别巨大,时代早已改变,时间空间人世间沧海桑田,一言以蔽之就是:少做梦,给老子好好高考!
高考再高也仅仅是一次考试,甚至还没有驾驶证的考试重要,毕竟开车不规范是会死人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强按牛头,而是提倡鼓励学生多建几条独木桥,或者干脆铺一条阳关大道。不应该对高考反例加以抵触,恰恰相反,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人才以造福社会,行行出状元,难道高考落榜就等于圈了朱砂,必死无疑?陶华碧的例子在当今社会应该是存在很多的,我们要做的是培育更多,而不是一巴掌拍死。试想姚明、郎朗、韩寒如果被锁在教室里之乎者也、勾三股四一通,会达到现在的高度吗?停止对高考的主观盲目崇拜,孔子教育要因材施教,这不应该仅仅成为试卷上的一个得分点。任何学生的任何理想与追求都应该受到尊重,老师要做的,一视同仁就足够了,反正更多的也用不着他了。
或许,我们真应该一脸悲痛,把栏杆拍遍,苦口婆心的长叹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屈一格降人才。’”
此文一出,除了报社被罚了一笔钱之外,并没有激起什么波澜。陆大元感怀身世而如猛虎下山般的抱怨和咆哮,仅仅成了一纸空谈。很快,陆大元发现自己并不是咬文嚼字的料,于是越来越怀念布加迪威航的风驰电掣,往后十多天,除了每天回家和肖然吃吃饭聊聊天,就是坐在报社的办公室里枯等霍源来拯救自己,日子尤为困苦彷徨。
很多事情都在无声无息,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第二十六章
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什么也不懂,每天跟着爸妈屁股后面跑,怎么赶也赶不走。那时候似乎什么都可以变成天大的委屈,动不动就抹眼泪,喊声比哭声还大。后来长大了点,不愿意和爸妈一起去逛街,而宁愿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玩玩具。给手上的英雄和怪兽配音,打的不亦乐乎,口水喷射了一桌子。爸妈说我们整天报喜不报忧,我们只是懂得了如何隐藏一些微不足道的秘密,虽然在我们看来它难以翻越。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个子长过了爸妈,他们被岁月染白了发鬓。我们也开始有更多无法开口的心里话,就只好越压越深,越积越厚。生活里的纷纷扰扰揉烂了我们那一颗柔软的心,一次次受伤过后,起了老茧,把悲伤和痛苦层层包裹在里面,无法逃脱。如果我们输了和生活的这一场赌局,我们就失去了欢笑的能力。小时候每个孩子都很可爱,长大了却各有各的惹人讨厌,每个人都经历了物是人非。只是有人说过,牵扯的太多,心反而不懂得执着。因为泛滥的洪水已经冲刷了那一亩三分地,我们无法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由杂草遍野,荒凉蔓延。是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