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样杀气腾腾的军队,这支军队的铠甲装束对于日军来说相当的陌生,和朝鲜军的服饰截然不同。看来这就是大明帝国军啊。
朔风起,战马嘶,刀枪锋利,两军对擂。
“听我的命令,左军突击!”看到日军出现在视野里,查大受举起右手果断的向下挥去,传令兵挥舞着旗帜,祖承训的一千骑兵排成五个方阵,每个方阵两百人,正静待厮杀,看到令旗摆动,凝重不动的骑兵方阵突然似洪水决堤一般向前涌去,长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沉闷的马蹄声似乎要把大地踏碎,五个方阵的骑兵一波接一波的飞快向前驰去,喊杀声震天漫野!
“放箭!”加藤光泰狂喊一声,日本弓分为步弓和骑弓(藤缠弓)两种,步弓又叫丸木弓,属于单体弓,竖起来有一人多高,但因为弓身长,拉开的角度就受到了限制,射程只在七八十步左右,所以必须等到骑兵冲的很近时才能施射。
而中国的强弓多半为复合弓,即俗称的铁胎弓(“铁胎”在这里是形容词,不是指弓身由铁制成),射程为日本弓的两至三倍,拉弓时须要戴上专用的扳指,否则会因弓弦绷力太大而将手指割破。日本弓箭之所以相对落后,可能是因为当时铁炮的很快传入吧。
这时候日军四百弓箭手早将弓弦拉的如满月一般,听到命令一齐松开捏着箭尾的手指,弓弦声如霹雳般的爆响,嗖!嗖!嗖!箭如飞蝗,扑向明军马队。
第一梯队的明军骑兵纷纷中箭落马,骑兵冲锋最怕从马上摔下来,只要落下马,就算不当场阵亡也会被后续的马队踩踏而死,但是骑兵的威力就在于这种迅疾如风,冲入敌阵之前经受着巨大的危险,只要冲入了敌阵,那么就会变成步兵的噩梦!
虽然有同伴不断的中箭落马,可是更多的明军骑兵仍然义无反顾的继续往前冲去,第一波两百骑兵冲到敌阵前时已经星星落落,但是在第一队的掩护下,第二队骑兵已经紧跟着扑了上来。
闪亮的马刀高举头顶!锋利的长矛高举头顶!沉重的战斧高举头顶!明军骑兵高举着手里的武器,纵马扑向敌阵,只等马蹄落地的一瞬间,这无数举在头顶的凶器就要狠狠的劈刺下来,结果敌人的性命!
在骑兵的压迫下,日军弓箭手像退潮一样退后,与此同时,第二排的五百长矛手呐喊着把矛杆挺起,迎向冲过来的战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普通人是绝对不会有这种搏命的勇气。
明军骑兵被密密麻麻的枪丛刺的人仰马翻,但是强大的冲击力同样把敌人的长矛队冲开了无数缺口,被刺倒的人和马借着惯性在步兵队里翻滚着,在死去的同时也冲乱了敌人的阵形。
趁着混乱,第三队、第四队、第五队明军骑兵劈风斩浪般几乎同时冲进敌阵里,刀剑闪着寒光飞快的斩落,长矛溅着血浆一次又一次的洞穿对手的胸膛,无数日军足轻步兵被铁蹄践踏至死。
“步兵分列,骑兵迎击!”加藤光泰头戴燕尾形盔,身披紫色铠甲,外罩白色阵羽织,手持长矛在后督阵,他连连大喊发令,前军步兵潮水样向两边分去,日军三百名骑兵挥舞着武士刀和长矛向前冲锋。双刀骑兵交战,千余匹战马盘缠拼杀,绞作了一团。日军步兵趁势围了上来,挺刀矛乱刺。
查大受看着祖承训军在敌阵中艰苦拼杀,并不着急,稍等了会儿方拨剑在手,沉声喝道:“杀!”随着他这一声喊,六百骁骑一齐爆喊,挥舞着马刀闪电般冲出大阵。
日军弓箭手和长矛手在祖承训骑兵的攻击下,无法排成队列迎击跟进的查大受军,眼睁睁看着明军生力军扑了过来,就在这时,从后方冲出一支一百七十人的骑兵,这是加藤光泰最后的预备队,双方骑兵高速对冲,仿佛两座浪峰涌向一处,刹那间两军撞在一处,刀光闪闪,血肉横飞,红了眼的互相格斗。
在夕阳还没有完全没入西方的时候,明月已经从东方升起,纷纷雪飘,月白风清,日月光辉交替照亮着这片人间杀戮战场。
查大受和祖承训都是武将出身,这个时候不管不顾的亲自挥刀上阵,加藤光泰见查大受所到之处锐不可挡,乱军中忙引着百余名亲兵直扑过来,查大受身边也聚着不少亲兵,看日军来的凶猛,那肯示弱,各举刀剑疯狂对战,数千人在迎曙驿摆开战场,翻翻滚滚,斗了个昏天暗地。
正不知输赢,听的明军阵中号角长鸣,鼓声响过,又杀出一队兵来,却是朝鲜防御史高彦伯忍不住了,率五百朝鲜骑兵赶来增援。在明军骑兵的奋力冲杀下,日军的抵抗这时已经显的非常吃力。
见明军又有生力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