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够做到天下太平,百姓还是那些百姓,而变大乱为大治。五帝三皇他们难道不是在大乱之后以教化做到的吗?
李世民点点头,百官以笏击掌。
李世民:魏征说得好。隋朝就废除肉刑了,至于死刑,我以为还可以宽简。
房玄龄:减免死刑过于宽宏,不如将死刑改为流放三千里。
李世民:是啊,人死了不能复活。若是有误判,将来连悔改的机会都没有了。律法是给百姓穿的衣服,太紧了不行。
魏征:过去,子贡向孔子请教管理人民的办法。孔子说:要像用快烂掉的绳子驾驭六匹马的马车那么小心谨慎。
李世民:魏征所言极是。总之,律要宽简,这才符合我们宽忍的新政。这件事交给你们去议论吧。最后要拿出一个让人满意的草案来。
宣旨官:圣旨,大唐皇帝定功臣实封差第,裴寂,通前为一千五百户,加食九百户。
裴寂:谢皇帝恩,皇帝万岁。
宣旨官: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王君廓,食邑一千三百户。
五人伏拜。
宣旨官:长孙顺德、赵郡王孝恭、淮安王神通,食邑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瑾、刘师立,食邑一千百户。李靖、李�,食邑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食邑七百户。唐俭、屈突通、萧瑀、封德彝,食邑六百户。公孙武达、李孟尝、段志玄、杜淹,食邑四百户。
叫到的人依次上前,领旨谢恩。
李神通十分不满的表情。
李世民:刚才是贞观开朝第二件事。宣布的功劳和赏赐,也许有不恰当的。朕允许你们申辩。
殿中群臣停止议论,顿时安静下来。
李神通将手中笏扬了一下:太上皇和陛下在晋阳起兵,我是第一个在鄠县起兵响应的。可是今天,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不过是动一动笔杆,功劳却在我之上,我不服。
。 想看书来
贞观之治 第二十章(2)
李世民:你虽然是我的叔叔,也确实是第一个响应晋阳起兵的,可是房玄龄、杜如晦一直在我的大营辛苦谋略,所谓运筹帷幄。没有谋略,就不会有通盘的胜利。按这样的功劳赏赐,一定是在叔叔的赏赐之上。叔叔是皇族至亲,我不吝啬赏赐,但不能因为叔叔是至亲而不分功劳大小。
李孝常愣愣地望着,刚要举笏,旁边的李幼良拉了他一下,李孝常看李幼良,李幼良摇摇头,李孝常吐出一口气,摇摇头。
李世民:还有谁觉得赏赐不当的?
秦叔宝:陛下对淮安王都如此,我们本来有些议论,看来是不必的了。
李世民:本朝立年号为贞观,就是中和正的意思。朕要时刻以贞观为治国之本,你们也要以贞观为准,支持朝政。
贞观之治 第二十一章(1)
长孙安业接过仆人手里的酒壶,为李孝常斟酒。
长孙安业:这杯酒是给义安王送行。做官就是图个威风,就是图个名声,人常说,圣人不可回故里,你想,你出了名,有了威风,回到故里,邻居叫你的小名,说你以前的一点糗事,你的威风别说扫地了,就再也威风不起来了。
长孙安业为李孝常斟酒,李孝常一饮而尽,把杯子重重放到几案上。
李孝常:你是外戚,日子过得潇洒,我恐怕好日子到头了。贞观新朝,没有赏赐,太没面子了。
长孙安业:你义安王可是太上皇封的。
李孝常:淮安王神通怎么样?那是太上皇的从兄弟,仗不少打,伤也不少,还不是一样?在朝廷上你也听见了,淮安王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呀。
李孝常:我的手下告诉我,燕郡王李艺小有举动,不知会不会有什么事。我打算再探听一下。
长孙安业一惊:燕郡王会有举动?真是那样,非同小可。河北历来不稳,说变就变。
两仪殿内一组屏风上,贴满了奏章。
房玄龄:陛下,前两天在太极殿讲到贞观,讲到中和正,我在想,如果真的是中和正,有些事情是不是反而不好做了呢?
李世民:什么意思?
房玄龄:我劝陛下不妨想得再远一点。
李世民:怎么样?
房玄龄:我知道,晋阳起兵之后,打到长安,一路上,太上皇封官许愿无数,以得天下的道理来说,这是争取人众,是良策。凡谋取天下者,都是这样。但是对陛下来说,是一个负担。为争取一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