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1/4 页)
用此珠定颜,让后世子孙看到朕的容颜,现在朕改变主意了,朕与你哪个先走,用此珠定颜,等着与下一个人相聚。”
我赶紧摇了摇头说:“不行,此珠乃是无价之宝,臣妾万不敢用。”乾隆笑着说:“你怎敢保证朕不会比你先走,朕可是比你大了十六岁。”我也笑了说:“皇上是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妾是千岁千岁千千岁,差着九千多岁,当然是臣妾比皇上先走。”
乾隆把我搂到怀里,轻轻抚摸我的头,我静静地依偎在他的怀里,半晌他叹了一口气:“其实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看着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你千万要好好活着,孝贤离朕去的时候,朕的心碎了,朕不想让朕的心死,等朕不在了,你帮着朕好好辅佐永琰。”
眼泪不争气地流出来,忽然有一种害怕,如果真像乾隆所说,没有他的日子,对我是一种什么样的煎熬。乾隆轻轻拍着我的肩头:“这会儿哭什么?只是见到好东西,让你见识一下,朕虽然已经过了耳顺之年,还有什么看不开的。”
见我一直伏在他的胸前,他笑着转了话题,乾隆告诉我说:“明天是给永琰指婚的日子,这儿有几个候选。”他从袖里拿出一张纸,我低头看了一眼,都是些人的名字,我推脱说:“我对这些指婚的事说不清,还是皇上斟酌着处理。”
他笑了笑,把纸塞到我手里:“女儿们挑额驸都是朕做的主,他们虽是额驸,却要挑起大清的半壁江山。可是给永琰选福晋,就要你这个额娘上场了,女人更能看透女人的心思,而且你们日后相处的日子要比朕多。”
我展开纸,上面罗列着十几个候选,每个人并没有记载得太详细只是简单一行字,第一个是乾隆嘱意的喜塔腊氏,上面写着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和尔经额之女,乾隆二十五年生,今十五岁;第二行写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我只大致浏览了一下,满满的一篇子,一无图,二无画,只是一些空洞的名字,我无心再看,把它递给乾隆。说等明儿看到真人时再定。
第二天是宫中热闹的日子,我的心情很复杂,女儿们出嫁的时候,还没觉得自己有多老,而今要娶儿媳妇了,也就宣告我是老太太了。
平常走路最不喜欢用宫女们扶,今天也要摆出一副架式,由静宜扶着我走到中间的位置坐下来,我本想带着永琰,乾隆不许,他说大清选后重在德,不在貌,别说永琰还是个怀春少年,就是成人了,也未必不能以貌取人。我有些不以为然,笑着对乾隆说:“终要与他过一辈子的人,我们这么绝断地做了主,对永琰是不是不公平?”乾隆望着长春宫的方向叹了一口气:“天下没有不希望儿女好的父母。他又不是只娶一房福晋,嫡福晋不美,还有侧福晋。当初皇阿玛为朕指了孝贤,也让朕登基后得一贤后,而如果随了朕的性子,朕或许会选慧贤。”想想也是,这又不像在现代一夫一妻制,婚姻自由,自己做主。反正日后他有得是机会找自己爱的,我就替他选个贤德的。谁叫当时就是那个制度,我也只能顺应潮流了。
刚坐好,我有些紧张,虽然我这些年来执掌后宫大风大浪经过不少,但是这可是给未来的大清皇帝选皇后,如果选个像慈禧那样误国误民的,我岂不成了千古罪人。不敢马虎了事。执事太监帮我把待选的少女一个个叫上来,第一个上来的就是喜塔腊氏,她缓步走来的时候,我竟有一刹那的失神,她的神态举止太像孝贤皇后了,不论穿着打扮还是满身的气派。怪不得皇上心向着她,我让她抬起脸,虽然脸上稚气未脱,倒是个标准的小美人,五官清秀,面容白皙,俊美中透着大气,一看就是个出身良好的大家闺秀。心里带着好奇,问了她很多话,她都始终从容淡定地应对,虽然答案未必合我的意,但就这份态度,我的心已经偏向了她。
第二个上来的是钮祜禄氏,虽然不如喜塔腊氏端庄稳重,但是举止言谈也十分到位。她长得也很俊,属于那种灵性美。
接下来的几个,不是长得普通,就是头脑迟钝,还有的举止轻浮,虽然在我面前极力装着稳重,但是这些年我阅人无数,只十几岁的小孩子的伎俩如何能瞒得过我的眼睛。我有些心浮气燥,问一下执事太监还有几个。执事太监回道:“还有七人。”
我只得耐着性子看下去,接下来上来的女子倒叫我眼前一亮,低头看着手里的名字,完颜氏,父哈丰阿,官轻车都尉。她长得很美,比香妃还美,体态婀娜,袅袅婷婷的,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她走到我面前,向我福了一福,她的裙子很长,更有一种飘逸之美,我竟然看呆了。想想在现代无论是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