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第3/4 页)
会施悦了。转回头在那十名秦女之中撒目一扫才笑道,
“规矩还是颇有些多的,不过无非也就是些行止,回头让彩霞再细细教你们。过些rì子便能明白了。嗯,不知你们之中哪位是……华阳?”
……………………………………………………………………………………………
匆匆几月之间,赵国的钱庄已经颇有些规模了,行商们渐渐熟悉了钱庄的运转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钱庄作为异地存取的办法。虽然还有许多不完备处,不过确实比传统的携款远行方便了许多,除此以外,虽然大多数地方的人们还在观望之中。但邯郸、蓟城以及代郡的平yīn三座大城邑里已经有人开始试探xìng的将钱款存入钱庄之中或者从钱庄借贷款项。
敢这么做的自然是极富之人,一般人可不敢拿自己辛苦所得去做这样的试探。而且即便是敢这么做的富人们也没傻到一股脑将自己的财富全数交由钱庄保管。这么干无非是想试探试探钱庄存钱是不是真像传说中那样可以获得利息。
在这种心态作用之下,便有人做出了令人极是瞠目的事。据说蓟城有一户豪族极是“场面”,缩手缩脚的在钱庄里存下了不足万钱,结果刚刚存了半个月,居然接着杀去钱庄要求取款。于是更令人瞠目的事便接着发生了,蓟城的钱庄令居然亲自将原款以及十数枚利钱交到了他手里,并且当着众多看热闹的人的面满脸惋惜地告诉他——你老兄太心急啦,没看见告示上写的么?不足年计rì散利,足年则百利三,存越久利越多。你说你就存半个月,不利国不利家的光跑腿儿了,有什么意思?
这件事极具轰动xìng,所以很快就传开了,使更多的人加入了讨论,也有更多的人加入了存款的行列。这一类的事在各地其实很多,蓟城发生的故事只是其中具有极端xìng的代表事例而已,有人带头就会有人跟进,古代版银行虽然还有种种不足需要不断地调整,但至少在赵国境内已经开始了茁壮成长,而且消息不断扩散,让各国统治者渐渐产生了或浓或淡的兴趣。
然而天底下的事有正就有反,有人支持必然会有人反对,所以就在季瑶于后宫训诫新宫女的时候,柏梁台大殿里,剧辛正满面尴尬的与赵胜谈着关于钱庄的事。
“什么?荀况荀祭酒!他不沉下心好好地筹办太学招收学子,怎么想起cāo这些闲心了?”
大殿里忽然响起了赵胜惊诧的声音,于是坐在他侧面席上的剧辛便更加尴尬了,轻轻咳了两声才道:
“是呀。可大王不是说过么,学宫议天下事皆不为罪。荀祭酒这也是在奉大王的旨意做事,虽说,虽说说的有些偏颇,而且臣也劝说了他,可总不能堵他的嘴不是,再说有些话也不是臣能替大王说的呀。”
因为主持邯郸学宫而渐渐扬名,并且在赵国卿士之中颇有影响力的荀况居然也掺和了进来,这问题可就有些复杂了,赵胜沉着脸道:
“荀况要与寡人廷辩……他是怎么跟你说的?”
“荀祭酒说……”
剧辛整理了整理思路道,
“荀祭酒说,昔rì周厉王贪财好利,与民相争,天下人皆已为耻,周朝因此而衰,所以自古训诫,官不可与民争利。大王所行的这钱庄法子虽然是好的,由朝廷经营却已涉与民争利。而且由朝廷经营,又兴什么孽息之法。这行径与商贾何异?虽可使朝廷钱丰,却必然会败坏人心,卿士之道与商贾之道万万不可混淆,若是卿士也像商贾那样行事。又如何利于国利于民?长此以往恐怕难免颓势。所以……”
赵胜嗓子里头一阵发痒,硬生生的忍住了才问道:“那你是怎么跟他说的?”
“我……”
剧辛一阵语塞,半晌才犹犹豫豫的说道,
“别的倒是都好说,就是‘与民争利’这四个字实在让臣……唉——”
赵胜听到这里顿时埋怨道:“嗨呀,你看看人家秦国君臣是怎么做的。兴国为本呀,手段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剧辛连忙辩解道:“诺诺诺,臣知道。可。可,秦国那样做是专攻术势,却不事礼法。大王不也说不是长久之道么。再说了,就算是秦国也未曾做过这种事。大王所行实在没有先例。臣琢磨着‘与民争利’这四个字实在是顶大帽子,若是不好好应对必然会引起人心浮动,必须要慎重对待才行,绝不是臣可以压下去的,也确实得大王亲自出面才行。所以……臣就答应他跟大王说说了。”
“唉。荀况这个缺德带冒烟儿的,真会堵人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