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页)
顾不得去花园散步,说道:“我得到丞相的帮助,住在丞相府,这些日子并没有什么作为,很惭愧,既然丞相需要帮助,我也应该以不容辞的帮助,正好我对河流的治理有些想法,我先去写一些策略,然后去面见丞相。”
“顾小兄弟果然大才,我们那么多人都没有想出法子,你一下子就有想法了,可惜了你昨天生病了,不然的话丞相就不会那么头疼了。”王明辉说道。
当然了,如果顾轻舟没有生病的话,原主也不会死,顾轻舟也不可能穿越而来,如此说来,要不是顾轻舟生病,根本就不可能会有治理的法子的。
王明辉很有眼色,自然很快就告辞了,同时王明辉也很得意自己的眼光,之前也不过是抱着万一的心态去交好顾轻舟的,并不是觉得顾轻舟一定会成功,不过如今看来,他还是小看了顾轻舟,要是顾轻舟真的帮助丞相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以后必然受到丞相的倚重,荣华富贵还会少吗?
不过王明辉有些怀疑,紫耀国也不是没有出过聪明人,但是这么多年以来都没人解决的问题,这个才18岁的男子,能够想出什么法子来解决呢?不过想来很快就会有结果了,等顾轻舟写出了策略,他作为丞相府的幕僚,肯定会知道的。
顾轻舟回到了房间里面,让丫鬟柳儿拿来了笔墨纸张,开始写策略,纸张上面的字,一下子就让顾轻舟眼前一亮,看来自己继承原主的字还是很完整的,不然自己一个现代人,使用毛笔恐怕写出来就只能是狗爬的字了。
治理水患,无非就是疏通,或者拦阻,不过渭河的情况自然不能堵,只能疏了。首先自然是要加固河岸,加固堤坝的,反正如今有这么多灾民,以工代赈的话,这些灾民的安置也有了去处,朝廷技能赚取名声,也能安置这么多灾民。(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章:分忧
除了加固之外,疏通也是很重要的,不然的话,河道淤积,河床上升,那么即便是堤坝再坚固也没有用,年复一年的提高堤坝的高度也不是办法,时间久了,河床持续增高,恐怕真的决堤的时候,受灾会更严重,毕竟那个时候,河床的位置比村庄的位置高。
定时清理河里面的淤泥,既可以肥沃土地,还能减轻河堤负担,和乐而不为呢?况且如今紫耀国富庶,花那么一点小钱就能解决这样一个大问题,想来是不会有人反对的,而且疏通了河道,河流的运输也会更加快速安全,作为紫耀国境内的大河,渭河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运输通道,疏通河道,清理淤泥,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除了这一点之外,还要防止水土流失,只要遏制住泥沙的根本来源,渭河自然会越来越好。在这个古代社会,原本植被的覆盖面积是很大的,应该不会有什么水土流失的问题才是,不过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在渭河的中下游地带,有一片沙洲,或许是很多年以前渭河曾经冲刷过的地方,那里基本上都是泥沙,土质松软,加上那里被整理成了田地,加速了水土的流失,为渭河提供了大量的河沙,如果治理好了这一段,那么渭河泛滥的机会基本上会降低两成。
而且这一片土地,被弄成了田地,很多时候都是被水淹没的,收成没有保证。想来朝廷买回来,种成果树,或者林木的话,百姓们也是不会有怨言的。
其实这林林总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再加上如今的科技不发达,一切几乎都是要靠人力,那自然就要更多的人手,不过好在如今灾民很多,如果将这些灾民都安排到这项计划中来。还是能够完成预期的。
当然灾民中也不乏妇女。儿童,这些人自然是做不了重活的,但是顾轻舟想到了让这些人也发挥余热,创造价值的方法。这么多人完全靠着朝廷的救济是不行的。因此这些妇女儿童就可以在大后方种地。有着河底淤泥的肥沃。想来收成也会不错的。
几年之后如果这个策略被实施的话,以后的果园采摘,加工等等也是需要人手的。也就是说,顾轻舟的整套计策做下来基本上就解决了渭河沿岸百姓的生计问题,也解决了渭河的泛滥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当顾轻舟拿着自己写好的策划找到丞相的时候,丞相还在头疼呢,毕竟皇上可是下了死命令的,如果不想出一个好法子来,那么自己的威望可就要打折扣了。丞相也知道,想要想出法子很难,因此找出了不少相关书籍来查阅,可惜收获并不是很大。
“老爷,顾先生求见。”丞相的奴才说道。
“哦,这个时候是有什么事吗,我记得他生病了,现在好了?恩,请他进来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