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府设有常课,每值鱼季,用八百里快马驰驿,人京进贡,视为重典。起初渔人贡鱼到官,差役勒索规例不遂,故意挑剔搁滞,一天不给起运,渔人不能交代,便不能将鱼出卖。这类季鱼,到了时候,大批成群,乘潮应时而至,号称来酬去誊。过了端阳,便一天比一天稀少,就有,肉也老了。
渔人因为官府责索岁贡,受那万恶差役勒逼,往往闹得倾家荡产,卖儿卖女。遇到产鱼做好生意的季节,反倒民不聊生起来;受苦不过,经几个聪明渔人呈明官府,设下牙行,所有江边渔人打来鱼虾,都归当地牙行经纪出卖,取些佣钱。渔户按年轮值,应付官府贡例,既免差役徇私,以金钱定去取,任意指派,又划了行市。用意原来甚好,可是利之所;日久弊生。鱼非经行不卖,经纪人掌了渔人得失大权,又因岁贡应官之故,不能不与官府差役接纳,渐渐勾结一起,狼狈为奸,常借官差势力,欺压良善渔人,无形中成了一个土棍,横行江浒,妄自称尊。众渔户又受逼不过,良善的甘受压榨,饮位吞声;倔强一点的,便纠合起来,相与对抗,也不知打了多少回群架。结果,经人调处,渔户也因非有这行不可,双方让步,重定公平规例,才得勉强相安。这一来,变成了两种势力。所定规例至严,不是本段渔人,休想在当地打鱼贩卖。见她母女二人用一小舟在江边打鱼,因是女流之辈,便和她好言理论,说事犯渔规,不可如此。老婆子道:
“你们一网就是几百斤,我们一副手提的网兜,每日不过打十几条,混碗饭吃,碍你什么事?”问她的是一个老渔户,名叫冯阿保,便答道:“话不是如此说。大家都是苦人,并不在你打多打少。我们打鱼都有地段,此例一开,明日大家都来,这鱼就不用打了,这是遇见我,你们又是女人,要遇上那脾气暴、不讲理的,怕不连你这只小船都给拆了。”
那少女闻言,陡地秀眉一竖,冷笑道:“你们有地段,这条长江须不是你们的,管得着么,谁不服,只管叫他来拆一回船试试。”阿保吃他母女抢白了一顿,虽是不快,并没想告知行里和别的渔户给她母女厉害,只气着回答道:“你当我要拦你的财路么?
我也不对人说,日子长了,迟早总有人给你颜色,那时就知道我是好心不是了。”少女闻言,便对她娘咬了几句耳朵,笑对阿保道:“你老人家好心,我已看出。不过天下事总要有个了断,我们非此不能度日,早晚是个麻烦,何如今日办完的好。要怎样我们才能打鱼呢?”阿保道:“小妹妹你不知道,这里渔户,因有衙门年贡规例,上下游七八十里以内,共有三百多条渔船、一百四十三座渔罾。靠江吃饭的有上万人,各有各的行头,外人休想插进一个。你们打来自吃不卖无关;鱼一上市,便须经过牙行。你没鱼帖,如何肯代你卖?这个简直无法帮忙。就往他处,也是如此;不如另打主意,免惹是非。”
少女道:“照此说来,是没商量了?无奈我鱼是打定了,请你早把他们叫来,早些讲好,也了一桩事儿如何?”
阿保见他母女执迷不悟,转眼就是祸事,还不自知;叹口气道:“你母女不听好话,只好由你们去。我偌大年纪,也不能打我身上造孽,去喊人来害你。不过你那些话只好和我说,如换别人,一个话说不好,僵了,就许种你们的荷花呢。客气一点的好,打不成鱼,莫要再闯了祸不是玩的。”说罢,头也不回,竟自去了,走时还闻得母女二人笑语之声,好似全不在意神气。
第二天果遇见两个不好说话的渔人,两下言语失和,骂了她娘一声“老泼妇”,吃那少女伸手一掌打倒。第二人上去,又照样跌翻。恰值旁边走过几个渔户,赶上助拳,又还没怎近身,一会打了个七颠八倒,于是事情闹大。行头和附近众渔户,听说有人闹江,甚是强横,一个个持着渔叉棍棒,一窝风赶来,她母女二人也准备厮打,挺身立在当地,面不改色。众人见是两个女子,益发看轻。正要打上,幸而那行头久闯江湖,见多识广,见她母女二人英勇气概,人已有七八个被她打倒,估量不是好相与,稍一处置不善,便有多条人命好出,连忙挺身上前,先拦阻了众人,然后和她母女理论。
不料她母女打人不过示威,为久居之计,胸中早有成竹。少女先说挨打的不该张口骂人,倚多为胜,欺压女流;再拿话挤话,给行头和众人一个下台地步;挤到行头说出“只鱼不上岸,不使渔网,便许你卖”的话,又问明大家,全无异议,然后笑道:“你当我离了网子就不能打鱼么?你们都在江边立好,看我下江捉几条鱼儿你们看看。”说罢,向她娘手中要过一个小包,里面包着薄薄两件水衣,也看不出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