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大唐老兵朝前站(第1/2 页)
♂♂♂看♂书↙手机用户输入:♂m♂.♂♂♂♂.♂co3
“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吗?”贾载也是感叹。.
“叛军一路南下,整个河北道人心皆散。为今之计,唯有收拾人心,重新聚拢松散的力量,才能解决叛乱。可是这件事,需要朝廷出面来做,我只是一个平原郡的太守,位卑职小,我也办不到啊!”颜真卿感慨着说。
“为何朝廷还不出来收拾残局呢?”贾载追问。
“路途遥远,道路阻塞,朝廷只怕也是一团乱麻。我早已经派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向朝廷禀报去了,想必过几日朝廷就会受到河北的消息。”颜真卿说:“之前,我也已经派人去了常山,联系我的堂兄,共同商量下一步的方略。”
“原来颜公早有准备。”贾载听了脸色稍安,对颜真卿也是敬佩不已。
“大丈夫忠君爱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我颜氏的家训。事情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了,已经不是只看个人利益的时候了。可笑眼前这些人还在做梦,却不知如果再不抵抗,他们面对的就是叛军的杀戮。”颜真卿坦然地说。
“正义的人还是很多的,有颜公出头,必定会有无数人响应的,大事可期。”贾载安慰说。
“这都是局外的事,解决不了眼前的困局。眼下要解决的,就是城外的这伙叛军。”颜真卿又说。
“干脆派兵杀将出去。”贾载提议。
“不可。平原城已经人心不稳,此时派兵去杀那段子光,恐怕控制不了局面。一不小心就让城内知道了真相,万一有人叛国,一切会前功尽弃。”颜真卿说。
“那到底该怎么办?”贾载也是着急。
“如果现在有一支终于朝廷的军队出击,杀了城外的这伙叛军,这样会逼迫城内的这些人只能选择站到朝廷的一边,大事可成。
.”颜真卿认真地说。
“颜公的意思是:断了城里人的后路?”贾载问道。
“是的。”颜真卿点点头。
“颜公放心,我这去城里联络一些对朝廷还存有忠心的将士,只要凑够人手,便杀出城去,灭了这伙嚣张的贼兵。”贾载面色坚定。
“一切就拜托你了。”颜真卿深深地朝贾载一拜。
要说现在对大唐最有归属感的,那还得是曾经替大唐卖过命的老府兵们了。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府兵改募兵开始,到现在,大量的府兵退役归家,府兵制度虽然撤销了,但是最后这批府兵还在。这些人为大唐戍边过,年龄还没老去,心怀大唐。
同时,大唐不只是有府兵,还有一种地方团练兵,叫团结兵。团结兵,也就是崔庄那种由大户组建的地方武装。所以,战乱一起,双方的精锐士兵都是募兵,而各地的府兵、团结兵,全都冒了出来。
贾载漫步在平原县城里(唐朝的郡治所,一般在辖区内最大的一个县城),左右毫无头绪。
“现在应该去相信谁呢?”贾载一边走一边思考着。
“贾县尉,你这是要去哪儿啊?”忽然,贾载的身后传来了一句询问。
贾载转身一看,只见一位四十多岁,身高八尺,虎背熊腰,穿一件脏兮兮的皮质围裙的汉子,正咧着嘴朝他微笑。
“原来是李掌柜的啊,你不做生意,却有心思在此闲逛,小心你家娘子不饶你哦。.”贾载开着玩笑说。
“贾县尉惯会取笑人的,我李抏歳也就是名字取得不好,愣是结交不了官人,害得你们都不愿直唤我的名字。”刁掌柜憨厚地回到。
“你也不想想,你的那个名字,谁人敢喊?李抏歳啊!李抏歳。喊了你的名字,你让我们这些当官的,那把圣人放在哪儿。”贾载无奈地摇摇头说:“这就是你立功无数,却得不到朝廷封赏的原因,谁敢把你的名儿报上去?”
“无妨,名字是父母给的,我也不能改啊。我就安心当好我的铁匠,挺好的。”李抏歳说。
“你明明就是一个将军的材料,却只能窝在铁匠铺里,屈才了。”贾载感叹到。
“对了,你以前在安西都护府时,最多带过多少兵?”贾载忽然问。
“最多时带过一个营。不过都是代理军职,打完仗归营,当场就撸官了。”李抏歳笑着说。
“那么像你这样的老兵,平原城里还有多少?”贾载继续问。
“那可不少,光是这平原县城里,林林总总就有上百人。”李抏歳回答。
“这么多?”贾载一听,兴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