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养孩子的“孝心”呢?
妙招一:给孩子做孝道的榜样
父母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父母孝顺,孩子也会变得孝顺。
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三四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他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
孝敬长辈:开启孩子心灵的善之源(2)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孝心就是在一代代父母的身体力行中传承、沿袭下来的,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养成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一颗孝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妙招二:从小事入手训练孩子孝顺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细节确实最能表达孝心。因此,对孝心的培养也应从细微处入手。为父母倒一杯水、给父母捶一次背,让疲惫的父母欣赏一段音乐,有好吃的东西请父母先尝尝……
《新三字经》里的“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指的是汉朝时期因孝敬父母而闻名的孩子黄香。黄香9岁丧母后,非常孝敬父亲。每当夏夜临睡前,小黄香就坐在父亲的床上把蚊子驱走,把蚊帐挂好,再用扇子把席子扇凉;而每当冬夜,他就先睡进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焐热,再请父亲睡下。不仅如此,小黄香在学业上还十分出色,当时就有“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之说。显然,小黄香表达孝心都体现在细节上。
要把孝心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注意天气变化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让他知道父母养育了他,他应为父母多做事。
妙招三:让孩子了解父母养家的辛苦
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孝敬父母呢?
为了让儿子胡严峻了解挣钱的辛苦,妈妈每月给胡严峻定了4个劳动日。在劳动日里妈妈不给胡严峻零花钱,而让胡严峻自己来挣——
干家务,妈妈支付胡严峻相应的报酬。这天又是劳动日,胡严峻想要一个玩具熊,为了挣够所需的钱,胡严峻一直干活到下午。等胡严峻把玩具熊抱到怀里的时候,胡严峻不由得叹气:“妈妈每天都这样辛苦,真是不容易啊!”
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孩子自然就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妙招四:给孩子表达孝心的机会
孩子表达孝心需要实践,如果一直没有恰当的机会,纵有满腔孝心也无从表现,久而久之,那颗孝心便被掩藏乃至泯灭了。前文中提到的“舍得教育”之意,即是指父母不要因为担心孩子“疲劳”、担心孩子“做不好”、担心孩子“学习分心”而不给他们表达的机会。
曾有一位母亲卧病在床,9岁的女儿主动要求为母亲熬药、做饭,但这位母亲犹豫再三,最后不但硬撑着下床亲手熬药,还自己动手做饭端给女儿吃。看到母亲的行为,孩子的心中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母亲即使生病了也用不着我的帮助!我没有必要太关心母亲!”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劳累和难处就变得不闻不问。
其实,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久而久之,才有可能培养出孩子的孝心,才能使孝心在孩子身上扎根。
自信:孩子人生成功的基石(1)
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充分估量;自信,是对自我实力的高度认可;自信,是一种来自心底的无形力量。有了自信,孩子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没有越不过的沟梁。自信,是孩子成就伟业的先导。
燕燕的数学成绩很差。一天晚上,燕燕在做一张数学卷子,其中有3道应用题不会做。爸爸给她讲了一遍,她没听明白,又讲了一遍,她还是没听懂。爸爸有些不耐烦,于是妈妈又过来为女儿讲,讲了很长时间,燕燕才终于弄明白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