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鹊桥会(第2/3 页)
到几百两银子,可谓“日进斗金”。
这比朱浩在朝廷当差赚得多多了。
正打算给娄素珍倒上一杯酸梅汤,隔壁正好一群读书人议论事情,却是在说及一首词。
乃朱浩之前交给杨慎的那首《临江仙》。
“……这首临江仙,可说气势非凡,堪比宋词巅峰时文人骚客所作,我大明自立国以来,鲜有这般名作问世。”
隔壁的人明显对诗词评价很高。
没办法。
杨慎这首词,从某种角度来说,真可谓排在明词前列,称之为第一也不为过。
唐诗宋词,代表了诗词的最高峰,本身大明流传于世的词作就少,突然来这么一首,自然会让人精神一震。
连娄素珍都竖着耳朵仔细倾听。
但听隔壁有人问道:“却不知是哪位大才所作?”
旁人道:“这才让人惊奇,到现在为止,竟然没人知晓这首词出自何人,但隐约得知好似出自翰苑,也可能是国子监中一位名士。如今对于词作者众说纷纭,有人乃言,系杨大学士公子,我大明状元杨用修所作。”
“哇,若是他的话,那可真配得上他的名声。”
朱浩:“……”
还能这样?
不是说好了,你杨慎帮我扬名么?
怎么我一首词给了你,你非但没帮忙,还能传说成你写的?虽然这首词在历史上真的是你写的,可不能这么玩啊。
还说你杨慎光明磊落?
如果你真的丝毫不妒忌我的才华,何至于在将诗词流传开来的时候,不把我的名字告诉天下人呢?
娄素珍道:“若真是那位杨用修所作,他的才华当真是举世无双。”
这话听起来没毛病,但朱浩心里总觉得怪怪的,虽然这首词本来就是杨慎所写,是自己占了穿越者的便宜,可问题是……杨慎在这件事上做得是不是有点不太地道?
朱浩没去解释,笑着问道:“那你觉得,与唐先生的才华相比呢?”
一个问题就把娄素珍给难住了。
若说当世诗词大家,唐寅也算得上一号人物,他的很多诗词在大明历史上都算非常有名,娄素珍作为其好友,别说唐寅已传世的作品,就算是那些唐寅私下所作都很清楚。
娄素珍道:“单以词,或是这首词来论,只怕连唐先生也望尘莫及。”
朱浩点点头,那倒是。
唐寅诗画了得,但在词上,的确没什么像样的作品传世,而杨慎的名气更多是来自于词。
杨慎的才华和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更为扎实,当然那是在其经历一生官场浮沉、洗尽铅华之后。
单以当下的杨慎来论,想在诗词上超过唐寅,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唐寅怎么说也是诗词界的老油条了。
娄素珍很关心,但怕隔壁的人听到,有意放低声音问道:“公子在翰苑,跟杨家公子应该多有接触,不知对他的才华是否认可?”
朱浩想了想,评价道:“才华没得挑,只是人有些执拗,或者说……受他父亲影响,现在的他更像是个政客,不像读书人。”
娄素珍想了想,难道说是朱浩在妒忌杨慎的才华?
看起来不像啊!
以朱浩的豁达,与杨慎同为状元,谁嫉妒谁?
或许朱浩这才是真正的评价。
“仁兄,这一锅好了,先尝尝。”朱浩笑道,“可惜这边没有我亲手打造的各种辅食,就先这样用。”
娄素珍不再去提杨慎和那首词的事,本来她还想等等唐寅,却不知唐寅几时能来,不如边吃边等。
……
……
尽管唐寅记得这边有个约会,但还是在朱浩和娄素珍都吃饱后才匆匆赶来。
“先生来晚了啊,我们都吃完了,你不会介意吧?”
朱浩笑着问道。
唐寅坐下来,有些焦头烂额道:“没事,手头的事情真叫人上火。”
跟娄素珍很熟悉了,在场也没外人,唐寅直接就抱怨起来。
娄素珍问道:“可是太仓那边,有何不顺?”
唐寅欲语还休。
朱浩笑道:“官员之间扯皮是常有的事情,先生习惯了就好,这才是真正的官场,你以为都跟朝堂上一样,有事说事,几乎从来不躲废话?”
娄素珍望着朱浩,很好奇朱浩年纪轻轻,却对官场如此了解。
“所以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