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在1948年左右,我也许会对生化方面感兴趣,至今我还在思考一些有关肌肉痉挛的问题。谁是真正的物理学家?是那些为了在战场上能够掌握主动,而去研究生物学并以此为快乐的人,那是一个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有所为的时期……如果在19世纪,我也许会为自己能够在海湾的出口建造一座桥梁而高兴,在19世纪初,我也许会成为一个唯物论方面的哲学家,将会迸发出许多伟大的思想火花,也许我会在汽车工业领域小有成就,那将是十分开心的事情。如果你能参与到思想和工业的伟大运动中时,你会觉得其乐无穷。”
因此,当新技术时代兴盛时,当电子世界向其招手时,波特是抵挡不住这些诱惑的。他为什么会如此成功?——仅仅是由于他有聪慧的头脑?他笑着回答,“不是的,而是百折不挠,是勇于承担风险,是不断地超越自我。”
“我非常幸运,并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莽撞。我非常地自信,这使得我能发现很多机遇。我看到许多谨小慎微的人或者说是根本没有机遇观念的人,他们永远蜷缩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体会不到机遇所带来的兴奋感受,结果是他们也未能获得多姿多彩的人生。在英国,我实实在在感受到年轻一代人身上更多的只是谨慎,他们太缩手缩脚了,他们谁会想到向年轻人推销养老保险?”
是否由于出生于远离英国的非洲,而对自己的一生有所帮助?是否因为是移民而更敢于冒险?
“是的,”他用带着淡淡的南非口音说,“我想是这样的,几乎可以肯定是这样的。如果你远离英国到了其他地方,你都会少一些畏难情绪而多一些开拓精神。”
也许真是这样。他的海外背景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使他能透彻观察英国所发生的一切——因而他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尝试更多的事情,几乎不考虑别人的看法。也许因为学术方面的背景以及他所从事的技术工作,使得他拥有创新能力,能驾驭新商业方式,开拓新领域。
走下技术神坛
凯文·凯利,一名网络经济的先知先觉者,前《连线》杂志的执行编辑,洞察了未来的商业活动模式,他花费10年时间,在他的《失去控制》以及《新经济,新规则》?穴 ?雪的著作中详述了未来的商业活动。他预言,在未来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将变得非常重要,彼此信任以及人际关系等无形资产蕴涵着巨大的价值;公司的治理机构体系将会彻底改变。正因为他有如此独到的见解,政府及一些商业集团给了他大笔资金让他论证自己的观点。
故事6:才智(3)
在他为斯堪的纳维亚公司作专题演讲并接受各种媒体跟踪采访之后,我约凯文·凯利在哥本哈根的一家小餐馆共进晚餐。他看起来似乎筋疲力尽,脸色苍白,近50岁的样子,有一双忧虑的眼睛、稀疏的头发、一抹稍纵即逝的微笑。他的举止友善、谦和。他一边用餐一边还要应付我接踵而至的问题,其中他的一个回答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里,当我问到那些成功建立和成功运营商业的人的心理状态是否会发生变化时,他沉吟了一下说道:“不,本质上不会。”接着边咀嚼边陷入了沉思。
他说:“参与经营的人形形色色,他们均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那些成功的人会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吗?不会的,我想这种改变不会发生。反过来,我也许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路,条条道路通罗马,我想成功也许不需要什么特定的心理状态。以我的观点,大多数成功的商业经营是人物个性的折射,同时,大多数成功的商业经营也成功地将人物个性发挥到极致,没有什么特定的经营模式。可以有像宝洁公司以及联合利华等这样一直称雄的大公司,也有专制型的经营模式,还有家族型的经营模式以及杰克·韦尔奇式的经营模式等等不一而足。但这些不是我们要讨论的。”——他用自己的餐叉做了一个向左刺的姿势——“将会出现一批前所未有的商业类型及前所未有的个性化人物。”
引领潮流
诸如波特等原学院派人物如何运营自己的公司?答案是他们注重创新,他通常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引领潮流”,他非常钟爱这句话,以至于他将该句话的每个字母大写并将其放置于年度报告的首页。他也经常提醒人们经营公司是一种长途跋涉,他最喜欢向记者描述自己是一个“长途跋涉者”。的市场价值的变化趋势取决于其技术是否领先潮流,这值得深思,但是它的核心价值将使它永远能够所向披靡。
他解释道:“所做的不仅仅是制造掌上电脑,也不仅仅是欧洲众多便携式数据通讯公司中的一个。我们所做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