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1/4 页)
拆开信封,答案随之揭晓,信函虽然是以纽约大学的名义发出的,但实际邀请萧逸臣的是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在纽约格林威治村,有一所学院在光与影中创造艺术,它对所有对电影执著充满热情和动力的人们敞开大门,并总是慷慨给予那些关注当代世界又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和学者最大的帮助。
由这所学院创立的电影学派,将好莱坞商业电影和欧洲艺术电影完美融合,由它培育的电影大师。在导演、摄影和表演之间穿梭自如,在录音、灯光和剪辑领域完美表达。幻多年来,这所学校的录音室成为格莱美奖的常客,它就是纽约大学电影学院。
在信函中萧逸臣了解到,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正在举办一个探讨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未来发展的论谈,并邀请了好莱坞电影界很多知名的导演、制片人参与到讨论之中。作为派拉蒙的主席和好莱坞商业电影制作的代表性人物,萧逸臣也收到主办方的邀请。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希望他能就这个话题给学生们做一个专题演讲。
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是好莱坞电影人才的摇篮,好莱坞的导演之父马丁一斯科西斯,在这里完成由年轻人到电影大师的锐变;中国台湾著名导演李安,在这里播下一名华人跨越电影巅峰的理想。院方举办的这斤小活动算得上是一个好莱坞电影的顶级聚会,而且讨论的话题萧逸臣也很感兴趣,所以他欣然接受了邀请。
萧逸臣在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礼堂中的演讲很成功,他从技术电影的兴起开始讲起,并与听众分享了自己创作《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时的一些想法。他指出商业电影是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而且不可避免的与艺术电影的创作理念发生了冲突。电影产业化推动了电影技术的发展,而商业电影的出现不仅是产业的推动,也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方式的需要。电影的创作从以创作者为导向,演变成以观众的需求为导向,这就是艺术电影向商业电影转化最本质的区别。
作为引领好莱坞商业大片风潮的代表人物,萧逸臣来的演讲的重点自然不会偏向艺术电影,他将所有浓墨重彩的段落都留给了商业电影。在展望了商业电影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之后。萧逸臣同时也对现在商业电影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指出现在的商业电影的制片商一味的追求高成本、大制作,而导演则将过多的经历投放到如何用画面、特效来吸引观众,而忘记电影故事本身说具有的独特魅力。
由此他接着谈到了商业电影剧本的创作,作为一名编剧,他认为现在的好莱坞依旧没有认识到编剧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性。
他毫不避讳的指出现在好莱坞导演一人身兼数职的现在实际上是一种产业发展的倒退。产业发展是分工的不断细化,编剧和导演在电影制作中的分工是不同的,前者塑造影片的灵魂,后着将这种灵魂转化为现实的表现形式。
萧逸臣谈到现在的商业电影并不缺乏创意,但是大量的电影剧情简陋。观众看到的只是一个披着华丽外衣而没有灵魂的**,这样的电影第一遍看的是新奇,第二遍看就会索然无味。尽管绝大多数的电影观众都不会花两次钱走进电影观看同一部影片,但这种视觉上的刺激并不能够持久,但人们将所有能够想象的特效都拍完用尽的时候,商业电影将拿什么来吸引未来的观众?
作为演讲的结尾,萧逸臣将这个问题的思考留给了台下的观众。看到台下大多数的人眼中都流露出了思索的表情,萧逸臣知道这次演讲的目的已经达到。略微让他感到的遗憾…风他并不是第一个站在纽约大学由影学院礼堂中发表演图一,人学院将这个荣誉给与了它自己的学生。李楼在拍摄完《绿巨人》之后,就曾经应邀在这里发表过演讲。
整个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演讲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之后,他还要接受台下观众的提问。这样直接向萧逸臣提问,而且不会遭到拖绝的机会,让在场的媒体都开始羡慕起坐在台下的这些电影学院的学生们。但是提问的机会有限,所以只是其中的幸运儿,能够得到这种让派拉蒙主席认识自己的机会。
让萧逸臣感到意外的是,首先获的提问机会的并不是电影学院的学生。而是一位留着大胡子的中年教授。“生认为电影应该以观众的需求为导向,那么对于大多数的男性观众而言,色*情片无疑是对他们最具吸引力的,难道以后好莱坞的电影都耍转向****片?”认识这位教授的学生都知道他艺术****坚定的支持者。
开始就遇到这么尖锐的问题,萧逸臣知道提问看来者不善,他微微一笑,“按照马斯洛先生的需求层次理论,性只是人类最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