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大意是说,春天三月,是发陈的季节,万物从陈旧中开始醒发。天地万物逐渐走向繁荣……这个季节,应该使人生“志”,生养、给予(奉献)和鼓励(奖赏)万物,这与春天的特性相应,是养生之道,违背这个道理的做法则伤肝。
其实,不仅仅是春天如此,如果随时都保持一颗生发的心,随缘长养、利益他人,本身也是在合于春天的特性,即是养肝。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大意是说,违背春天的特性,少阳生发之性就不会发生,肝气就会受到伤害而内变。
3、效仿“木德”。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木德周行……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大意是说,木德其气端正,其性随和,其用曲折中前进向上。
肝,五行中通于木。所以,养肝应该注意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性情要注意随和,克服性情刚直的习气,在委婉、和谐和适当的工作与处事方法中不断前进、向上。
4、清楚肝病病机。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大意是说,诸风症、摇动和眩晕等症状,都属于肝病。那么什么是风症呢?《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也就是说,突然表现为身体强直一类疾病的,都是风症。
《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肝病者,眦青。”肝开窍于目,眼角发青的为肝病。《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盳(máng,盲)盳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所以,肝实的,好发怒,两胁下疼痛牵引到小腹不适的为肝病;肝气虚,眼睛好像看不清,耳朵好像听不清,经常莫名地恐惧,好像被人追捕一样,应该补肝气。
清楚肝病病机,我们能够很好地养生,也能够对肝病在药物等方法治疗的同时,调节情绪,效仿“木德”和少阳生发之性,补养肝脏或促进肝脏功能恢复正常,从而帮助肝脏早日康复。
2006年10月24日于北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7·养肺
中医文化随笔17·养肺
关于养肺,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情绪,乐观而不要悲伤。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忧伤肺,喜胜忧。”大意是说,忧悲伤肺,而乐观或良性心理暗示可以帮助解决忧愁的问题。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大意是说:对于肺脏,喜乐没有限度就会伤魄,魄伤就会发狂,狂者意念中没有别的人。所以,这提示我们喜乐要有限度,例如在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时,都要有一定限度,而不要玩到歇斯底里的程度才罢休。
2、效仿“金德”。
肺在五行中归于“金”。所以,可以通过效仿“金德”而养肺脏。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气洁,其性刚……其类金……”所以,我们可以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刚强的特性来养肺。刚强的特性可以帮助克服多愁善感、哭哭啼啼的忧伤习气,从而帮助避免“忧伤肺”。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德清用固”与“气洁性刚”的含义应该是一致的。
3、宁志无外。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使志安宁……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大意是说,秋天三个月,我们应该使自己的志向安宁而不外露,使肺气清纯,这样可以应秋天之性,是养收之道;反之则伤害肺脏。
其实,除了秋天的三个月,我们平时也应该保持志向的安宁而不故意张扬自己,因为只要努力,离自己的理想就会近一步。这实际上也应该是在养肺。
4、培养气魄。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大意是说,肺是身体中气的根本和魄所在之处。
所以,树立远大志向,涵(含)而不露,培养伟大的气魄而不显示、不傲慢,也符合“德清用固”的特性,所以也应该是在养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