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页)
,空即是色。受想
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
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
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
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
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话说世有蓬莱、东瀛、方丈三座旷世奇山,也有如昆仑山这样的锦绣之地,这个地方灵气充沛的吓人,也是个修真养性的洞天福地。冲天占地,碍日生云。冲天处,尖峰矗矗;占地处,远脉迢迢。碍日的,乃
岭头松郁郁;生云的,乃崖下石磷磷。松郁郁,四时八节常青;石磷磷,万载千
年不改。林中每听夜猿啼,涧内常闻妖蟒过。山禽声咽咽,山兽吼呼呼。山獐山
鹿,成双作对纷纷走;山鸦山鹊,打阵攒群密密飞。山草山花看不尽,山桃山果
映时新。虽然倚险不堪行,却是妖仙隐逸处。
这时三清也就是太清老君、上清通天、玄清元始正是这个地界的绝对领导者,他们的名声这时早已经传唱遍及了天地间,世人也知道他们是鸿钧的开门三大弟子,所以对他们都是十分地尊重。
正是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西天讲道,三清也不例外,大肆演道,宣讲大道真理,以使生灵开启灵智,修真得道。
其中太上老君的境界最是深厚,离准圣也只是临门一脚了,只要一朝顿悟便能得道成圣,只见他——
“
盈空蔼蔼祥光簇,霄汉纷纷香馥郁。彩雾千条护羽衣,轻云一朵擎仙足。
青鸾飞,丹凤,袖引香风满地扑。拄杖悬龙喜笑生,皓髯垂玉胸前拂。
童颜欢悦更无忧,壮体雄威多有福。执星筹,添海屋,腰挂葫芦并宝箓。
万纪千旬福寿长,十洲三岛随缘宿。常来世上送千祥,每向人间增百福。”
听他讲道,令人有如沐春风,大道尽在掌中之感,更是始终伴随着一种淡然飘渺的太上忘情之觉。
只听他开启薄唇,言道:“窃以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若无其身,患从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体夫至道;欲体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非心镜朗然,神珠廓明,则何以使诸相顿离,纤尘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者哉!然其明心体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真,则刀兵乌能伤,虎兕乌能害,巨焚大浸乌足为虞?达人心若明境,鉴而不纳,随机应物,和而不唱,故能胜物而无伤也。此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
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道本无言,圣人强言耳。然则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真。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故道因言而后显,言因道而返忘。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
而听通天讲道则有壮丽波澜、一往无前之感,他讲道:“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
试问堆金如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尘寰尽是声色之界,名利之乡,以苦为乐,以假为真,损精耗气,凿丧性命,有死而已。悟之而能超出者,至人也;不知而陷于内者,迷人也。”
最是奇异的是寡言的元始,他擅长演算,喜欢算计,听他讲道令人当头棒喝、恍然之感。听他讲道:“视之不可见其形,及至呼之又却应。
莫道此声如谷响,若还无谷有何声?
视之不见形,空也;呼之又却应,有也。因空而有,如谷应响;空而不空,似是如来妙体矣。然如来妙体,常空常有,常有常空,何须呼而后应?因呼而应者,犹有空在。有空在,犹为空所拘。空而不通,算不得如来妙体,不如将这个空的东西,一棒子打个粉碎。空无所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