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2/4 页)
屋外风声大作,两人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都没出声,任凭那帘子被风吹得起起落落。
“你知这事最好,也无需我想着如何与你说起,才能让你不认为我在挑拨你兄弟之间的关系。”隔了半晌,陈秋娘才找了一句得体的话来说。
赵匡胤“嗯”了一声,尔后才看过来,说:“因此,柴瑜之事,我却是知晓的。包括前日里刺杀辽国萧丞相,在燕云十六州附近集结他先祖留下的那一支秘密军队,还有前日里被江家老幺擒住之事。”
陈秋娘听得背脊发凉,原本她觉得赵匡胤不过是个棋子,棋子的命运就是在不被需要时可以随意被替换,谁会去管棋子的意愿?然而,这枚所谓的棋子却有这样的实力。
“可宋祖所谓你与柴瑜,何人更适合这江山之说,我却不知。更不知宋祖问我有何意?若只因我认识你与柴瑜,那从公平的立场上来讲,你更适合。柴瑜纵使少而敏,但他永远不具备你所积累的经验,不论是打仗还是管理。另,你心系天下,一心想让天下百姓过太平日子,这一点,柴瑜是不会有的。你们赵氏兄弟给了他的人生太多坎坷磨难,他剩下的便是恨,便只是观己,而非观世。一个帝王,若只观己,便不会成为天下百姓之福;反之,若放眼世界,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有杀伐决断的谋略与大气,自是百姓之福。”陈秋娘缓缓地说出一番得体的话,既没让赵匡胤感到是敷衍之说,又不曾有恭维的嫌疑。
赵匡胤听闻,脸色稍霁,却又追问:“那从你私人角度而言,谁会更适合这天下?”
陈秋娘听闻此问,已断定当日定是有九大家族安排的内奸在侧,知晓了张赐欲要帮柴瑜取得天下之事,且九大家族的老家伙定是告知了赵匡胤,想要绝了他与张赐合作的可能。
“宋祖此言差矣。张氏一族护的是正统江山,天选之人。何来一点私情?宋祖若不是天选之人,以九大家族的势力,陈桥兵变也可以不发生的。”陈秋娘朗声说。
赵匡胤脸色难看了些许,大约又想到自己做的一切不过是别人安排好的。陈秋娘觉得今日话已至此,不必再多说,于是起身说要就寝。
待她走了几步,刚到正厅门口,却听赵匡胤喊:“且慢。”
“宋祖有何吩咐?”陈秋娘停步转身,看这个穿着如同寻常公子哥的男子站在案几前,手向前像是挽留的姿势。
“我想你拿一个秘密与我。”他说。
陈秋娘一愣,随即明白他所谓的秘密就是未来的历史走向。谁让九大家族那群老家伙泄露了家族秘密呢。
“这是你合作的条件么?”陈秋娘问。
“是。”赵匡胤坦言。
“那你想要哪方面的?”陈秋娘也不拖泥带水,径直询问。
赵匡胤见她同意,便上前一步,绕过了案几,离陈秋娘近一些,才缓缓地说:“宋有多少年,这不是我能掌控,潮起潮落,历朝历代,谁曾有千秋万载。所以,这个我不问。”
陈秋娘“嗯”了一声,继续听他说。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下来,说:“在方才,我曾想过问一问,我卒于何年,然顿觉不妥。”
“哦?宋祖何以觉此不妥?”陈秋娘先前以为他会问这个,却没想到此人出乎了他的意料。
“一个故事,不知结局,才更有兴趣听下去。一个人的一生,不知何日而亡,才会更有意义。”他说。
陈秋娘略略蹙眉,她忽然明白,为何戴元庆会对赵匡胤给予那么高的评价。从前,她一直以为他不过就靠陈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江山而已,现在与他接触,才发现此人雄才大略非寻常有才者所比,单单就是这一句话,就是气度非凡。
“宋祖大智。既是如此,却不知宋祖欲问何事?”陈秋娘这会儿倒是越发想知赵匡胤想要问什么。
“你谬赞了,我不过是没勇气面对的懦夫罢了。”他叹息一声,尔后又说,“我想问的是光义,他,是否有帝王之命。”
陈秋娘听到这个问题,不由得抬眸仔细看他。赵匡胤正满怀期待地看着她。
“宋祖,若他有。你待如何?若他无,你又待如何?”陈秋娘没正面回答,而是作了假设,这样应该不算泄露天机。
“若他无,便别怪我心狠手辣;若他有,便顺应天命。”赵匡胤回答。
陈秋娘一怔,她没想到这帝王心里竟是这样想的。她以为这个男子会将威胁自己帝位的人除掉,哪怕那个是他的弟弟。却不曾想他的回答是顺应天命,而对方若无帝王命,他则会斩草除根。看来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