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提比略曾经下令禁止臣民穿着丝服,但这项禁令并没有能够生效。
古罗马人对中国丝绸充满神秘感,他们始终不明白织造丝绸的原料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中国统治者也不愿意将这种制造“国宝”的技术传到国外,从汉武帝开始,中国历代皇朝都严格禁止将蚕子和桑树插枝带到国外去,凡偷运者或是将养蚕秘方泄露给外国人者可处以死刑。
从奥古斯都大帝开始,罗马帝国的历代统治者都想方设法窃取中国的养蚕“秘方”,可是他们一直没有达到目的。到了公元6世纪,中国进入南北朝对峙时期,群雄割据,政局混乱。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派遣的两名传教士来华,终于完成了600多年没有完成的“使命”:将蚕子和桑枝藏在手杖的竹节中偷偷带出了中国。此后,古罗马人掌握了植桑养蚕技术,养蚕业传入欧洲各地。
为了做生意,从大秦来到中国的第一批人,是公元100年前后从地中海东岸推罗城前来东汉都城洛阳的罗马商团。对此,《后汉书》有简要记述:“(永元十二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绶。”古罗马学者托勒密的《地理学》一书,也提到曾有一位名叫梅斯?蒂蒂安努斯的马其顿商人,同中国保持着经常的贸易关系。虽二者所记互有出入,经史家考证实指一事:梅斯委托代理人组成赴华商团,其主要成员是罗马帝国马其顿行省和东方行省推罗城人,经过将近一年的长途跋涉,最后于公元100年11月抵达洛阳,受到汉和帝的召见,并赐予“金印紫绶”。
此后,直到罗马帝国后期,大秦商人来华一直不断,有一次甚至留下了来华商人的姓名——“大秦贾人字秦论”。他于孙权黄武五年(226年)从交趾来到南京,得到孙权接见,中国政府还派刘咸护送他回国。刘咸在旅途中病故,“论乃径还本国”。虽然刘咸没有成为第一位有名有姓访问罗马的中国人士,但这些来往却充分表现了东西两个帝国之间交流的频繁与深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永恒的罗马(10)
在文献中,有关中国人访问大秦的记录,最令人难忘也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公元97年班超副使甘英的“临大海欲渡”。甘英到达的大海,已是地中海或红海,只要登上航船,落脚处必然就是罗马。对这次本应在中西交通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留下巨大影响却不幸夭折的事,《后汉书》记述说:
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迂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造成这件千古憾事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甘英的胆怯,而是安息商人为垄断丝绸买卖而千方百计加以阻挠,安息船人夸大海上风险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实际上,罗马人要从陆上丝路到中国,也受到安息多方阻难,“故遮阂不得自达”。这是古代商业战的一个著名事例。
像刘咸、甘英这样的中国官员,只差一步就可以踏上罗马领土,而踏上罗马领土后,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就会建立正式交往,但却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而使这样伟大的交往失之交臂,真令后人惋惜不已。
双方没有官方正式交往,历史文献上只留下一些有关文化商业活动的零星记载,例如《后汉书》曾记载2世纪初有一批罗马艺人(当然也有商人)随掸国(缅甸)使团来到中国,他们到缅甸当然是走海上丝路:
永宁元年(120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肢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鄙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
40多年后,从海上丝绸之路又来了一批商人使团,因为他们直接使用安敦尼王朝的名号,而被中国史书郑重记录下来,也首开中国正史提及罗马皇帝名号的记录。这件事发生在公元166年,《后汉书》有记述:
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按,指安敦尼王朝的马可?奥理略)遣使自日南(越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象牙、犀角等都是南亚的土产,可见罗马商团在越南就地采购,用作晋见之礼。中国政府乃以帝王之礼加以接待,表明中国抱有与罗马正式建交的愿望。自此,中西海路更加畅通,友好往来日益频繁。
古罗马史家所著《罗马史要》中,记述奥古斯都之时有赛里斯使者来,奉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