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着的柴枝从灶膛里扒拉出来,掉到地上又差点引燃了旁边的干柴,又一阵手忙脚乱地扑打,总算没有酿成大祸,可是这一锅饭,可算是彻底毁了。林方晓揭开锅盖一看,底下已经焦黑一片,顶上一层却还是白生生的大米。
林方晓正在万分懊恼,易杨发话了:“什么时候煮出好好的饭来,便什么时候吃饭吧!”一句话差点没把林方晓怄死,心中又是万分地不服气,自诩也不是个笨人,才不相信自己当真连锅饭都煮不出来。
定下心来总结经验,林方晓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控制不能火力的大小,于是便先练习烧火,在锅里装上凉水就烧起火来,烧了几锅热水下来,林方晓算是熟练掌握了这个烧柴的技巧。
继续淘米做饭,林方晓这次有了经验,先是旺旺地烧了两把柴,便不再添柴,等到水沸的时候,火也自然变小了,如此再稍微添一点细枝,直到听到锅里有细微的噼啪声响,知道这时水已烧干,便不再添柴,只让剩余的炭气把米饭焖熟。
最后揭开锅盖,果然是煮出了一锅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不过仔细一尝,还是发现了问题,底下的有点焦了,有股糊味,上面的却还有点夹生,而且有的地方干硬有的又太软了,明显是吸水不均匀。
林方晓倒不觉得失望,毕竟比起第一次来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她满怀希望地再来一次,这次在水沸之前时不时揭开锅盖,用锅铲把里面的米汤搅拌几下,让米粒吸水和受热均匀,水沸之后便不再开锅,按照上次的方法靠木炭的余热把米饭焖熟。
这次真的是全熟透了,而且松软合适,丝毫焦糊为也没有。林方晓带着近乎崇敬的心态盛了满满一碗白米饭端到易扬面前,满怀的“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心情。
直到易扬面无表情地吃了一口,她才小心翼翼地端起自己眼前那碗饭,满心感激地吃了起来,真是香啊,林方晓第一次知道,自己一直以为没滋没味的白米饭,居然也是如此的清甜。难怪袁枚说饭乃“百味之本”,“饭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菜”。
看着林方晓陶醉的表情,易杨略略摇一摇头,放下碗道:“跟我来。”便带林方晓进了厨房。
林方晓知道,一说起吃的,易杨必定会一改惜字如金的性子,这次他果然又是见不得林方晓没见过世面的小家子之态,恨不得将心中所知一吐为快了。
亏得林方晓是个好学生,不但一听就懂,频频点头,还不时作恍然大悟状击掌叹息,完全一副孺子可教的谦虚态度,让易杨这先生也做得极为舒畅。
易杨边走边说:“这白米饭要煮得颗粒分明、入口软糯有四项秘诀:一是米好,二是善淘,第三用火要先武后文,焖起得宜,第四是放水要燥湿得宜。”
说罢进到厨房,从米缸里掏出一把米放在眼前细看:“米有籼米、粳米、糯米之分,籼米煮后软韧有劲而不粘,食味细腻可口,但较为松散,适宜煮制各式菜饭或炒饭;粳米煮后粘性油性均大,柔软可口;糯米粘性大,胀性小,一般不做主食,多用制作糕点、粽子、元宵等,以及作酿酒的原料。”
林方晓学着易杨的样子也抓了一把米在手中仔细观察:“那咱们手中的这个是粳米吧!”
易杨点点头:“无论是那种米都以新米为佳,好的大米,米粒饱满,洁净,有光泽,纵沟较浅,掰开米粒其断面呈半透明白色,闻之有清新气味。如果是表面呈灰粉状或有白道沟纹的米,闻之有发霉气味,则是陈米,万万不可选用。”
“选得好米,还要善淘。”说着易公子把米放入盆中开始淘米,“淘米切忌粗鲁,需以漩涡方式温柔淘洗,不可使劲搓揉米粒,以免断裂。淘洗、倒水的速度要快,否则溶出的米糠粉被米吸收,则煮出来的饭有米糠味。”只见易杨动作虽然敏捷,却并没有丝毫粗暴,重复换了几次水,直到水显得有点清澈才停了下来。林方晓心中暗叹,想不到淘米也有这么多的讲究。
易杨将淘好的米放入锅中,加好了水,吩咐道:“烧火吧!”话音未落,林方晓早已积极主动地在灶下烧起火来。
“粥水忌增,饭水忌减,不同的米吸水的多少也不相同,做饭之前都必须心中有数,决不可半途任意增减水量。”
林方晓见易杨把锅盖随意放在锅上,并没有完全改好,只合住四分之三,林方晓以为是他没注意,便站起来顺手把锅盖合上。易杨瞪了她一眼:“我这样做自有我的道理,你好好听着便是,怎么能自作主张?”
林方晓悄悄吐了吐舌头,把锅盖又摆放到原来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