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等不必要的恶性竞争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在华盛顿经常采访白宫的报纸主要是《华盛顿邮报》与《华盛顿明星新闻报》。
1972年水门事件发生后,《华盛顿邮报》最早批露了这一事件,尼克松政府对此非常反感。此后,尼克松政府表示,只接受《明星新闻报》的采访,再也不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了。
尽管《华盛顿邮报》与《华盛顿明星新闻报》是竞争对手,但是,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华盛顿明星新闻报》表现得相当有修养。《华盛顿明星新闻报》对此发表社论说,它不会作为白宫的泄愤工具来反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如果邮报记者不能进入白宫,那么他们也将停止采访该机构。这一立场获得了全世界媒体的支持和赞扬,结果,尼克松政府被迫改变了原来的立场。
尽管这是一个政治上的例子,但是,在市场上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你与另外一家公司同样生产糖,你们的产品都是供给糖果公司做生产原料。如果你们两家生产糖的公司互为仇敌,互相抵毁,得利的就是糖果生产公司,糖果公司就可以趁机压价,这样,你们两家公司就遭受严重的损失。正所谓鹬蚌持争,渔翁得利。因此,在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对于竞争对手,要以朋友的心态对待,并与对方结成战略同盟,一起维护共同的利益。
其次,你要让你的同行多得到好处,有时候,哪怕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都要搞好与同行的关系,避免同行背后捅你一刀的情况出现。不管你与谁谈判,不管生意是否成功,经验老到的人总是会面带微笑地说:“希望下次有合作的机会!”遇到同行缺货时,可以大方地为对方提供相关的货物,而不要趁机抬高价格,想大赚一笔。
有位商界老手说:“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也许,今天两个商业对手为了利益分配不均而争吵,或者为了争夺一单生意而两败俱伤,但是,说不定明天两方就会携手共进,结为联盟。
在浙江人眼里,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容忍。浙江人如果跟人发生了争执,但又觉得对方有义气,够朋友,他们就会主动地与对方化干戈为玉帛。也许在有些人眼里,这是无法容忍的。但是,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该伸时伸,该屈时屈,这并不是缺乏志气,而是办大事所需要的一种谋略。
12。吃亏是福
浙商商道:
宁可做蚀,不可做绝。
有时看似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甄宇的在朝官吏,时任太学博士。他为人忠厚,遇事谦让。
有一次,皇上把一群外番进贡的活羊赐给了在朝的官吏,要他们每人得一只。
在分配活羊时,负责分羊的官吏犯了愁:这群羊大小不一,肥瘦不均,怎么分群臣才没有异议呢?
这时,大臣们纷纷献计献策:
有人说:“把羊全部杀掉吧,然后肥瘦搭配,人均一分。”
也有人说:“干脆抓阄分羊,好不好全凭运气。”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争论不休时,甄宇站出来了,他说:“分只羊不是很简单吗?依我看,大家随便牵一只羊走不就可以了吗?”说着,他就牵了一只最瘦小的羊走了。
看到甄宇牵了最瘦小的羊走,其他的大臣也不好意思专牵最肥壮的羊,于是,大家都捡最小的羊牵,很快,羊都被牵光了。每个人都没有怨言。
后来,这事传到了光武帝耳中,甄宇因此得了“瘦羊博士”美誉,称颂朝野。
不久,在群臣的推举下,甄宇又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
从表面上看,甄宇牵走了小羊吃了亏,但是,他却得到了群臣的拥戴,皇上的器重。实际上,甄宇是得了大便宜。故意吃亏不是亏,而是有着深谋远虑的精明之举。吃小亏占大便宜,古今亦然。
浙江商人深深懂得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在他们看来,以“吃亏”赢取声誉不失为一种精明。
有一位温州籍商人刘老板,他在陕西铜川开了家机电设备公司。
有一次,一个老客户来买电器配件,遗憾的是,刘老板找遍了公司的库存,就是没有这个配件。但是,这位客户着急得很,因为拿不到这个配件,他所在的企业就面临停工,而停工一天的损失将达5万多元。
看到客户如此着急,刘老板一边安慰,一边承诺一定在一天之内把货搞到。
客户刚走,刘老板便亲自出马打的直奔西安供货方。谁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