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页)
买,不准售与他人。(3)确认烟草制造人及零售人,颁发官照。所有制造原料及零售卷烟统由专卖局发给详细凭单,粘贴印花。查有非专卖局之物,一概没收处罚。(4)所种烟叶和所产卷烟,必须全部售与专卖局,不得自行销售。(5)除经认定烟叶、卷烟生产和零售人执有官照外,不得经销和私藏一切烟草。如违,没收处罚。(6)凡是与外商烟厂有合同的商店,由专卖局颁发零售执照,取消与外商合同。(7)进口卷烟应按千支纳税,不得按烟丝百斤交纳(8)进口卷烟按每千支征银五钱纳税,内地税厘仍旧照纳。(9)专卖局应与各地商会联合办理。
虽然周学熙是袁世凯的幕僚,与盛宣怀不是一路人,但是在对于实行烟草专卖,以充盈国库一事上,二人的意见倒是一致的。北洋烟草公司的产品,由于产量低,所占市场份额小,而且又是官办企业,所以减免税收也就减免。如今若是徐天宝接手了北洋烟草,依旧减免税收的话,那何谈烟草专卖?何谈充盈国库?
周学熙沉吟了片刻之后,说道:“徐老板,这事本官不能一言而定,需要北洋大臣定夺。”
“袁大人?”徐天宝明知故问
周学熙点了点头,又伸手摸向茶几上的茶杯
徐天宝见状,立刻起身说道:“周大人公务繁忙,草民不敢久扰,草民告退。”
“不送。”周学熙头也不抬
离了县衙,徐天宝便雇了马车,风尘仆仆地赶往赤峰,虽然元宝山资源丰富,地处口外,山高皇帝远。可是交通不便,通信落后,每次往返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这让徐天宝很是郁闷,徐天宝甚至动了把工厂搬迁到别处的想法。
等徐天宝回到了元宝山的厂里,看到规模庞大的厂房和厂区,一股小富即安的惰性又发作起来。
就在徐天宝去上海的这段时间里,利用空地建立起来的小农场已经初具规模。和许多刚刚建成的农场一样,这个初建的小农场还很粗糙。猪舍里,共养有小猪仔约一百头,都是刚放进猪舍不久。赤峰一带,养羊多,养猪少,买这些小猪仔的时候,费了厂里人一番功夫。猪舍旁的池塘边养着几千尾鱼苗,再旁边的鸡窝鸭棚里还养有鸡鸭千只,鸡苗鸭苗买来时一只约银一分,鸡鸭长成后,保守估计每年可为厂区的食堂提供鸡蛋鸭蛋上万枚。而且徐天宝养这些鸡鸭还有一个打算,此时的草原常有蝗灾,蝗虫来时,如要靠人工去驱赶的话,不知要赶到什么时候,如果驱使鸡鸭去消灭这些蝗虫,那是大大得利。鸡鸭是蝗虫的天敌,吃起蝗虫来不是人力可以比的。
放眼眺望,只见农场边缘处绿树摇曳,绿草如茵,美景尽收眼底。种着紫花苜蓿和芜菁的地里,已经开始冒出绿芽,一片生机盎然。等这些长成后,都是羊儿的美食。
负责管理这片农场的人叫范德宝,原籍山东,祖辈闯关东去了东北。经过几代人的辛苦耕耘,积攒了一份家业。范德宝家里有良田近百亩,有马、有牛,还有大车,雇着十几个帮工,也算是一个富户。可日俄战争一起,俄军、日军还有他们雇佣的山贼、马贼、土匪,象走马灯一样一遍遍地蹂躏着黑土地。范德宝的家产损失殆尽,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妻儿逃难来了热河。
范德宝原来是管后厨的,后来让他兼管这个专门为后厨才开办的农场。范德宝见东家来视察,不敢有怠慢,在前面引着路,带着徐天宝把不大的农场看了一个遍。
“老范,你看这个农庄里出的粮食和鸡鸭鱼肉,够我们厂里人吃的吗?”徐天宝问道
范德宝是个憨实的人,他摇了摇头,说道:“按说光算鸡鸭鱼肉作为副食,勉强能做到顿顿见荤腥。可要指着它喂饱厂子里所有的嘴,那是差了老鼻子去了。”
“那现在每天要消耗多少米面?”徐天宝又问
范德宝从袖子里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小算盘,噼里啪啦地打了一下,又掐了掐手指,说道:“每天少说七八百斤。”
“都从县城里买?”徐天宝问
“对,都是祥记米铺买。”范德宝点了点头
“难怪当地人要说米都被我们买走了。”徐天宝微微皱眉,“若是我弄一片地,让你管着种小麦、高粱什么的,你能做得来?”
范德宝笑了,“如果这片地在百亩之内,我范德宝闭着眼睛也能把他管好咯。如果超过百亩,小的虽然还没试过,不过小的有信心管好。”
◆◆◆◆◆◆◆
赤峰县城和元宝山周围适宜耕种的土地已经开垦的差不多了,这些熟地价格高且不说,地主还不愿意出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