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3/4 页)
自然,与宗教人士相比,全城百姓,却占了绝大多数,不过他们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围观打酱油,不明真相的群众,可以忽略不计,其他的,关心韩瑞,不管事情是不是他做的,都希望他能够度过难关,厌恶韩瑞,这个时候,当然是弹冠相庆,幸灾乐祸,恨不能立即听到韩瑞违逆朝廷旨意,按律当XXX的消息。
“已经四天了,夫君还没有回来,阿耶,怎么办?也不知道,夫君在御史台过得怎样。”郑淖约心急如焚,这些天来,这句话已经重复了千遍。
郑仁基叹气,耐心劝慰道:“约儿,不用担心,听马御史说,符节很好。”
没有办法,韩瑞等人算是待罪之身,为了防止他们与家人串通,伪造证据,破坏办案,肯定不允许探望,连郑仁基也没有办法,只得通过马周,打探韩瑞的状况。
“给关在狭小的屋子里,吃的是浊水淡饭,又不能洗浴,夫君平日就喜干净了,怎么能好得起来……”郑淖约忧虑自语,近日来,为了韩瑞的事情,寝食不安,再这样下去,迟早忧思成疾。
这种状态,劝解几天了,却没有效果,郑仁基与崔氏很是担心,对望了眼,郑仁基说道:“约儿,你放心,只要此事不是符节所为,他很快就能出来了。”
“阿耶,说了很多次了,夫君是清白的。”郑淖约愤然道:“肯定有人陷害夫君,马周怎么不相信。”
口说无凭,没有确凿的证据,哪个肯轻易相信,郑仁基心中叹气,自然要附和女儿之言,这件事情,一环扣一环,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怎么看,都像是韩瑞所为,凡事,也要考虑最坏的结果,要是没有新的线索,证明事情与韩瑞没有关系,必然会坐实了罪名,那个时候,应该怎么办?郑仁基皱眉,有些束手无策。
郑淖约也有这方面的担忧,情急之下,忽然想到了李承乾,连忙说道:“阿耶,夫君与太子殿下交好,能不能请他帮忙疏通。”
“不可。”郑仁基连忙阻止,轻声道:“不到逼不得已,千万不可向太子求助,免得弄巧成拙,那就麻烦了。”隋朝遗臣,郑仁基自然了解,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微妙,要是处理不好,指不定没事也变成有事。
“那该怎么办。”郑淖约愁闷道:“虞公说他会想办法,直到现在,却没有动静,再拖延下去,我担心夫君会……”
第三百二十二章 转机
第三百二十二章 转机
郑淖约的担心,也不是没有理由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的风波,开始慢慢的升级,不过风向却变了,居然有人开始为韩瑞开脱起来,在他们的推测中,韩瑞只不过是个替罪羊而已,真正谋划此事的,肯定另有他人。(…)
按照阴谋论者的揣度,一个小官,哪里来的胆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改变朝廷政令,其背后必然有人指使,最大的可能,自然是韩瑞的上级,秘书郎?不,级别还是太低,至少是著作郎之类,嗯,可以再大胆点儿猜测,少监、正监……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理由更是简单,这帮南学出身的大儒,久居南朝,哪个不崇佛拜佛,而今和尚上门求助,伸予援手,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听起来很有道理,加上似乎有人在推波助澜,这个流言迅速传偏京城。
信也好,不信也罢,反正非常明显,矛头不仅指向了虞世南与颜师古,连带孔颖达等人,也不能幸免,这个时候,聪明人已经看出,有人在借题发挥,目的昭然若揭,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件事情,让孔颖达他们,受到皇帝的猜忌,一些工作,自然无法正常进行了。
流言四起,虞世南等人,却是没有动静,以不变应万变,但是他们的门生,遍布天下,京城之中,少说也有几千上万,见到老师蒙着污名,纷纷出来辟谣,与人争论,一时之间,自然是喧嚣热闹,这下子,倒是落了人家的算计,就怕你不争,争吵起来,将水搅浊,浑水摸鱼的机会更大。
很快,又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流言冒出来了,有真有假,令人难以分辨。
“伯施兄,看来,有些人还没有死心啊。”
秘书监衙房之中,颜师古苦笑说道,平白无故,让人诽谤,尽管清楚只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伎俩,但是众口铄金,不得不防。
休息几日,终于从恩师逝世的悲伤中,走了出来,不过多少还残留了些愁绪,心情比较低落,虞世南点头说道:“酝酿了几个月,终于出手了,这样也好,托得越久,老夫反而担心他们在关键时刻算计破坏。”
千日防备,反而疑神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