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页)
,大多数人都不以为意,偏偏现在的萧晔,无论韩瑞做什么事情,他都瞧不顺眼,对于胭脂向韩瑞示好的行为,也更加看之不惯,心有所思,说话根本不经大脑,立即脱口而出:“恬不知耻……”
若是在心里想想,或者轻微暗骂,也没有什么大事,问题在于,当众开口,而且音量也不加以掩饰,厅中众人清晰可闻。
胭脂小姑姑纯真明亮的眼眸,慢慢泛起了委屈的泪花,小手扯了下罗锦的衣裳,轻轻泣诉微呼:“姐姐。”
愤然瞪眼,心中却无奈,罗锦柔声安慰:“胭脂,别哭,我们……回去。”
一下子,萧晔就成为众矢之的,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不满,还有不屑,欺凌妇孺,岂是好男儿应当为之,羞与之为伍。
“竖子,好生无礼。”萧宗茂气得拍案,这小畜生难道不知道在场的都是贵客吗,表现却这么不堪入目,自己丢人还不够,打算连同萧家的脸面也丢尽了。
刹那,萧晔也清楚自己闯祸了,幸好仗着几分急智,伸手指向韩瑞,大声道:“我说的是他,只会狡辩,孰不知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之,就是说明列士并学,终善者为师的道理,而他却巧言令色,随意认人为师,恬不知耻,岂有我儒家子弟风范。”
到底是谁在狡辩,韩瑞心里来气,也不准备留情面了,猛然站了起来,肃然望着萧晔,口中说道:“正有是你这种人,所以师道才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滔滔不绝说到这里,韩瑞别有用意,环视场中名流,继续道:“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眼睛直直盯住萧晔,众人自然清楚,韩瑞是在骂谁,不过心神给为之吸引,顾不上其他。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憋着一口气,韩瑞滔滔不绝,将一篇师说诵了出来,末了,长长吁气,发现绛真那崇拜似的目光,心中有说出不出的轻松惬意。
“善,大善,如同洪钟大吕,振聋发聩。”沉思片刻,率先反应过来的居然是颜师友,只见他满面兴奋,击案叫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果真如是而已。”
“年相若,道相似,只因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此乃真知灼见也。”某个大儒仿佛豁然开朗,解决了一直想不透彻的难题。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确如此。”对此,扬州官吏深有体会。
一时之间,厅中顿时热油炸开了锅似的,议论纷纷,要知道这篇文章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是涵义深广,结构谨严,脉络清楚,阐明了从师求学的道理,令人沉思,甚至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最让引人瞩目的人,这篇文章居然出于一个少年之口,难道说,这就是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例证?
。。。。。。。。。。。。。
明天恢复三更,求收藏、推荐,谢谢。
第九十一章 约请
生而知之的天才?不对,应该是不耻下问,从不羞学于师的少年,刹那之间,韩瑞就顶上了勤奋好学的光环,也成为厅中诸位大儒名士眼中的香饽饽,常说明师出高徒,固然说明了良师的重要,但是高徒,也能反过来衬托出老师的本事。(…)
一些名士就不用说了,让下弟子优秀,脸上也增添光彩,至于一般的儒生,心思也活络,不是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么,这么说来,他们也有机会。
韩瑞的表现,让众人觉得,他绝对是比明师还要高明的高徒,心有所思,眼睛就开始咕噜转动,都在打着主意,这么好的徒弟就在眼前,错过这村,或许就没有这店了。
相视对望,不少是相交多年的好友,岂能不知对方的心思,顿时挤眉弄眼,无声的劝说对方打消主意,在这沉默无语之际,却听虞世南呵呵笑了起来。
“今日宴会,老夫十分尽兴,不过到底是老了,宴饮时久,觉得有点乏意,特向诸位告罪一声。”虞世南笑道:“准备归去,打扰了诸位的雅兴,心中真是过意不去,日后必当设宴礼请以示陪罪。”
“不妨,不妨。”众人连忙说道,站起来拱手拜别。
萧宗茂见机,立即上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