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诱因。如果双方都担心会受到出其不意打击的损害,那么就会有采取“收到警报即行发射”政策的危险性,从而导致偶发战争的升级。
苏联从一开始就在进攻力量上处于落后地位,因而它集中力量于防御手段上,如雷达、地对空导弹和截击机。五十年代末,他们发展了反弹道导弹系统,其中一部分在六十年代中期部署在莫斯科周围。1962年,苏联觉察到反弹道导弹系统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开始对限制武器表示出兴趣。尽管苏联的反弹道导弹已证明效果很小,美国还是开始发展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来压倒它们。1971年,尼克松和国防部长梅尔文·莱尔德宣称美国不准备发展第一次打击力量,也不想采取类似的行动。而与此同时美国却已开始部署分导式多弹头导弹。
分导式多弹头导弹打破了威慑力量的均衡,因为如今每一枚这类导弹能够摧毁若干枚地面上的导弹。要是一枚导弹只携带一颗弹头,加上它有失败的可能性,那么用一枚导弹打击另一枚导弹就决不会有什么优势,互相投掷数之比,每一枚导弹的杀伤目标数将始终小于1。而分导式多弹头导弹改变了进攻者的不利地位,只要导弹有足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每个弹头都能有效地摧毁一个导弹的发射井就行。这样,互相投掷数之比变得对进攻者有利了。1968年,美国首先试验了这种武器系统,并在1970年使之处于准备战斗状态。这必定会引起对方的反应。1973年苏联也试验了分导式多弹头导弹,并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把它们部署于在陆地和潜艇上。到1980年,美国认为苏联的分导式多弹头导弹已对美国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形成巨大威胁,于是就开始研制MX导弹来关闭这扇防御“窗户”。
1973年施莱辛格接替莱尔德后,美国的相互保持均势的立场发生了急剧变化,核战争可以取胜的概念开始形成。1974年9月,施莱辛格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上故意贬低了美国的作战准备,夸大了苏联的潜在能力。他设想的一种情景是,苏联的“外科手术”式的第一次打击将摧毁美国的导弹发射井,但只有八十万平民死亡。总统害怕反击会招致对方对美国城镇的大规模破坏,于是就屈膝投降。核战争是可以设想的,其结果是可接受的,以发射井发射的MX导弹也具有其存在的理由。对这种第一次打击造成死亡人数的比较合理的估计是二百万人,这种情况显然会使美国冒险作出痛苦的、令人敬畏的反应,特别是由于美国三位一体威慑力量中的另外两个支柱基本上没有受到损伤,冒这样的风险更是可能的了。把MX导弹部署在现有的导弹发射井中,而不是放置在细心设计的地面掩体中,使人感到美国更象是准备运用MX导弹对俄国实行第一次打击。
游击战
核武器使力量的微积分中增加了一个基本的断续函数。它使拥有核武器的人比没有核武器的人在潜在的毁灭力量上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然而,倘若使用核武器,意味着将由造成千百万人的死亡升级到把对方的社会彻底毁灭,那么用核武器作为一种威慑力量是不现实的。由于使用核武器也会引起另一个垄断核武器国家用同样手段还击而造成战争升级的危险,因此进行威慑更是不现实的了。所以,单单拥有核武器对于垄断了核武器的竞争者之间争夺地域来说是无关紧要的,谁在那里使用核武器就是愚蠢的。把敌国变成不毛之地,使其国土沦丧,这是根本做不到的。单凭火力优势证明是不能战胜已经在核巨人的阴影下扩大起来的游击战的。我们将在第八章讨论游击战双方的战术和战略及战争的地理情况。游击战在战略上显然占有适当的位置,这是由于大国一方面有核优势而用不上,一方面又愿意而且有能力在地面进行战争这两者之间出现了脱节造成的。由此看来,约翰·博伊德所宣扬成功的战争并非是物质上的,而是心理上的观点成了五角大楼思想骚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不足为怪的。据认为,今后的出路在于机智而巧妙地寻找敌方弱点,而不是用大规模战斗同其进行实力较量,看来孙子的思想是正确的。
第七章 地缘政治学和大战略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 《孙子·九地篇 第十一》
要确定地缘政治学思想直接影响政策和行动有多大程度是困难的,同样要确定这类地缘政治学思想是否仅仅反映了时代的基调,也是困难的。决心之闪念是否来自理论,而理论是否只是使统治者的怪想合理化,这并非总是清楚的。但是,有充分理由怀疑,有关地理学一般概念的文字材料和有力的表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